民进党两岸路线:谢长廷想突破 深绿派难“戒独”
上周末,民进党“天王”谢长廷派系的3名学者参加了在福建平潭举行的两岸关系研讨会,再次提出了与“台独”大相径庭的观点。岛内深绿对谢系人马这一举动,自然不以为然,侧目而观。民进党围绕两岸政策主导权的又一轮纷争开始了。
谢系登陆 牵动民进党内竞合
谢系学者在研讨会上表示,谢长廷去年访京所提的“宪法各表”,不再试图取代“九二共识”,而应取代国民党附加在“九二共识”之后的“一中各表”。
“九二共识”的一个中国原则,被国共视为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谢长廷当初提出“宪法各表(即两岸各依‘宪法’界定相互关系)”,虽已抛离“台独”,但想取代“九二共识”显然是“不可能的”。
谢系的新提法,让绿营离“不让国民党垄断两岸交流”又近了一步。不过,民进党内还有一种更占上风的意见,即“台湾不应被大陆操弄,沦为两党竞标结构”,换句话说,民进党不会去和国民党“比赛”改善两岸关系。
两种针尖对麦芒的看法交锋之下,民进党的两岸路线调整之路左摇右晃。从2008年海峡两岸重启制度性协商交流至今,民进党的调整主要表现在语气和调门上,他们不再滥用之前常用的挑衅之词,转而呼吁两岸“和而不同”,并表示“希望交流”。但在本质上,民进党继续坚持“台独”党纲,拒不承认“九二共识”,民共交流一直“不闻楼梯响”。
谢长廷去年访京之后,在绿营受到排挤,不但深绿不满,连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党主席苏贞昌也落井下石,把外界认为本该给谢长廷执掌的民进党两岸事务部门,收归了自己囊下。
2012年“大选”败北,民进党检讨认为主要输在两岸政策。所以,谁主导两岸政策话语权,谁就可能成为民进党的“救星”。这也是苏贞昌为何不让谢长廷插手民进党两岸政策的最大原因。此次谢系登陆发声,又一次牵动了民进党权争的敏感神经。
“台独”是民进党戒不掉的海洛因
同样参加了平潭研讨会的绿营专栏作家吴子嘉在台湾撰文表示,谢长廷派代表出席两岸关系研讨会,有助确立他在民进党内民共交流的“舵手角色”。他断言,既然苏贞昌选择敌对大陆,那么谢长廷明年参选下届民进党主席已成必然。
从一系列表现看,苏贞昌对大陆的态度,确已从试探观望重回抗争路线。去年,他竞选党主席时允诺成立专门的委员会(最后定名为“中国事务委员会”而非一开始讨论过的“两岸事务委员会”)来研究处理两岸事务,并宣示要积极与大陆展开互动。然而半年多来,他先是利用反媒体垄断议题,定调“中资是毒药”;面对钓鱼岛主权争议时,又向日本提案筹组以“包围中国”为核心的“民主同盟”。
新上任的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平潭研讨会上表示,两岸要解决政治难题,可由民间对话开始,鼓励民间智库举办和平论坛、进行政治对话。媒体报道后,民进党“中国事务部”主任洪财隆马上回应:“交流贵在增加互信与了解,但目的性太强的交流,只会适得其反。”
民进党心里很清楚,台湾人不会把执政权交给一个搞乱两岸的政党,但“台独”就像海洛因一样难戒。归根结底,民进党的核心支持者是“台独基本教义派”,他们仍把持了民进党的话语权。让民进党的主事者放下一切从头再来,需要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
目前传出有意竞逐民进党党主席之位的,除了苏贞昌和谢长廷,还有蔡英文。苏蔡两人的两岸主张都偏向民进党老路。短期来看,除非谢长廷胜出,否则民进党肯定不会大改两岸政策。谢系虽然实力深厚,但谢长廷已退二线多年,苏贞昌有现任优势,蔡英文则一直声势不输苏贞昌。台湾媒体也指出,谢积极从事两岸交流及事务,对他竞逐党主席是利是弊还在两说。过去,民进党内主张加强两岸交流的声音,几乎无一例外最终都被打得偃旗息鼓,这难道是绿营的一个“死穴”? (本报记者 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