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政要林洋港晚年关怀两岸前途 称无冤仇
1996年首届台湾地区领导人直接选举,四位候选人李登辉、林洋港、陈履安和彭明敏(由左至右)参加电视政见发表会,出现第一次同台的画面。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
中新网4月15日电 台湾知名人士、国民党大佬林洋港13日病逝台中。林洋港1927年6月10日出生于台湾南投县农民家庭,昵称“阿港伯”,因爱养牛又有人称他“水牛伯”。
他毕业于台湾大学政治系,活跃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台湾政坛,曾担任台北市长、台湾省主席、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台当局“内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司法院长”等职,被臆测是蒋经国的接班人之一。他并曾与郝柏村搭档,于1996年和李登辉竞争台湾当局领导人职位,但败北。
据台湾《联合晚报》报道,林洋港虽是台湾本省人,但自我认同却是一个完全的中国人。陈水扁当选当局领导人的2000年,林洋港发表两岸主张:“一个中国、对等协商、和平发展”。
报道说,两岸的前途是林洋港在晚年的最终关怀,也使他得以超越与李登辉的权力竞逐,升华到虽淡漠、却更为高远的境界,让依然在权力场里厮混的李登辉,相对俗伧。
林洋港曾揭露二二八发生时的往事,当时他是台湾大学先修班学生,被困在租屋处,要到中山北路姐夫家借米,路上士兵看到他就开枪,他赶紧卧倒,士兵再上前以枪托打他,正下不了手时,一名上尉搜出林洋港身上的成绩单说:“这不是坏人”,让他逃过一劫。
这段经历应是形塑他对两岸问题认知最初的一个事件,也似在批注他后来的政治主张:两岸之间是历史造成的误解,而只要相互理解了,两岸并无什么仇冤。
【编辑:温雅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