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邱进益披露汪辜会谈部分“秘辛”
中新社台北4月25日电 题:“当事人”邱进益披露汪辜会谈部分“秘辛”
中新社记者 董会峰 郑巧
“20年前的辜汪会谈,大陆方面叫汪辜会谈,它开启了两岸谈判的时代,其最大启示是:双方相互容忍、求同存异,就能不断创造两岸双赢。”
前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邱进益,近日在台北接受中新社在台驻点记者独家采访。他忆往抚今,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秘辛”。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举世瞩目的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海皇大厦举行,双方签署《汪辜会谈共同协议》、《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及《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甫在海基会履新的邱进益参与了会谈的全过程,是核心参与者之一。
邱进益直言,那时海峡两岸隔绝了40多年,当时的时空背景与现在大不同,台湾岛内有反对的声音,民进党杯葛、抗议不断,还有几个人到新加坡闹场,谈判团队背负极大的压力。“赴新加坡前,我得到的指示是‘只许成功,不能失败’。民进党反对的声浪,不可能不影响谈判的心境。我们小心翼翼、精心设计,工作做得很细。”
“双方签署四项协议,有赖双方的包容体谅和不懈努力,也离不开辜老、汪老的个人特质和魅力。我个人觉得,对于辜老来讲,接任海基会董事长后以发展两岸关系为人生使命,也有藉会谈成果把先人所遭受的污名洗刷的意味。”
邱进益透露了汪辜会谈期间的一个小故事:“当时,我提议辜老、汪老未曾谋面,应在正式走上谈判桌前见个面。中国人讲求辈分、礼节,应先由辜老过去,但顾及台湾舆论担心被‘矮化’,经与唐树备先生商量,最终达成一个变通的方案,由唐先生代表汪老来海基会休息室邀请辜老,再陪同辜老前往汪老的休息室,汪老出门迎接,两人握手、在室内简单寒喧后,然后进入会场。”
邱进益表示,当时的一些安排,今天也许觉得不可思议,却是会谈之必要。比如,使用长条形谈判桌,双方代表人数相若、对面而坐;四份协议,签完两个换一下座位;个别用语,如大陆叫知识产权,台湾叫智慧财产权,都写进协议。繁体字文本叫辜汪会谈,辜老签字在前,简体字文本叫汪辜会谈,汪老签字在前;落款时间,月、日没问题,年份空白,各自拿回去填。诸如此类的这些细节,渗透了双方很多心血,体现了妥协的艺术。
光阴荏苒,时过二十载,有两件事仍令邱进益感念在怀。
1993年4月7日,应海协会邀请,邱进益率员搭机抵达北京,与海协会常务副会长唐树备进行汪辜会谈第一阶段预备性磋商。“4月11日,我去人民大会堂,第一次跟汪先生见面、辞行。在从贵宾楼出发前,我的副秘书长李庆平接到‘陆委会’三个电话,说‘对昨天跟海协会草签的文本有意见,如不照我方意见改正,辜汪会谈停止举行’。事态很严重,我生气归生气,只有执行。到了人民大会堂,入座后汪老还没讲话,我说:‘汪老,很抱歉!我出发之前,台北方面有指示,对我们昨天谈的还有一点意见,能不能再给我一点时间,让我跟唐先生再谈谈?’汪老听了不愠不火,笑笑说,既然邱先生有难处,就照邱先生的意见修改。我跟汪先生谈了一个小时左右,双方的副秘书长在旁边的一个小桌子旁,也把文本重新弄好了。所以,我常说,辜汪会谈,汪老是很大的功臣之一。”
“此外,让我深受感动的,是唐树备先生合作的态度。当时,台湾两个收容所里有2000多名大陆偷渡客,人满为患,端午节还有人上吊自杀。我提出这个问题应尽快解决,唐先生满口答应,不到三个礼拜,2000多人就接回大陆了。辜汪会谈的成就有很多项,都是以后才能表现出来,但这件事情很快得到解决,从中可以体会到对岸的诚意很大。”
谈及对汪、辜二老的印象,邱进益说:“汪老比辜老大两岁,学识渊博,看事情高远,格局大。他们两位是‘绝配’,有共同的中华文化背景和民族情怀,谈起来话题多、很契合。”
邱进益指出,汪辜会谈是一个象征,象征两岸之间从对抗的时代进入一个谈判、妥协的时代。尽管其后波折很多,有10多年光阴虚度,但到2008年当双方想法、政策趋于一致的时候,两会会谈就马上得以恢复。
现年77岁、仍积极为两岸关系建言的邱进益强调,先有“九二共识”,后有汪辜会谈。1993年那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谈,体现了一种双赢的精神。目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一正确路线应继续下去,让两岸中国人永不再兵戎相见。双方应再接再厉,巩固在“九二共识”基础上的政治互信,减少误读、误判、误区,展现更大作为,携手共创中华民族的复兴。(完)
专题:纪念汪辜会谈2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