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谢长廷入“中国事务委员会” 回马枪漂亮
谢长廷同意加入“中国事务委员会”,估计最不爽的人就是苏贞昌了。
本来,苏贞昌广邀党内“天王”、大佬,独缺一个谢长廷,看起来苏的面子上不好看,但如果谢执意另立山头,必然会在党的领导核心圈日益边缘化,对其在体制内发挥作用,甚至下一步竞逐党主席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当然是苏贞昌所乐见的。
而且,蔡英文已经加入了“中委会”,假如谢长廷一直游离于圈子之外,就只剩下蔡一人孤军作战,这对于构建与巩固蔡谢两人的战略同盟关系,也不是什么好事。所以,蔡英文连续几天呼吁谢长廷加入“中委会”,实际上也是在为谢最后的“回马枪”营造舆论氛围。
况且围绕谢长廷的“入会”问题,党内几个实力派“天王”纷纷出马,高雄市长陈菊、台南市长赖清德都曾当面力劝,可以说给足了谢面子。而在党内上上下下,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谢长廷的务实路线有所期待,希望随着谢的加入,能够对“中委会”中的“基本教义派”起到一个更有效的制衡作用。两方面因素一叠加,如果谢长廷还是置之不理,未免让大家都下不了台,还落人“不顾大局”的口实。
从“中国事务委员会”的功能定位、人员构成与运作机制来看,未来可以想象的空间非常有限,既不可能凝聚党内共识,也很难促进民进党与大陆的良性互动,更无法推动民进党两岸政策的转型,说白了就是一个“大拜拜”的作秀舞台。
以苏、谢、蔡在两岸论述上的巨大落差,苏贞昌想要蔡谢二人为其背书显然绝无可能,到头来还是大家各说各话,能维持场面上的和气,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因此,谢长廷加入其中,应不会有太多的束缚,自己该做的事情还是照样能做。苏贞昌这个莫名其妙的“召集人”,难以有实质性的约束力。
从去年以来,谢长廷已经在两岸交流与政策论述上趟出了自己的一条路,只要坚定地走下去,定能收获积极的成果。以此反衬,只能更加彰显苏贞昌的僵硬、保守与无能。(海峡导报记者 王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