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打盹引热议 究竟为何“马失前蹄”?
5月20日,马英九其实想低调度过这个上任周年的纪念日。然而,不大经意且不合时宜的一次打盹,让他还是走到了舆论聚焦的最前台。
因连日暴雨,灾情严重,马英九当天取消了就职周年活动,一早就前往台灾害应变中心坐镇。历经五年自然和政坛风雨的摧折,昔日的“勇脚马”又一次没扛得住会议简报的冗繁,不久便睡意迷蒙,虽一再努力挣扎,却终难敌周公召唤,眼皮重重垂下……有幕僚担心此景被媒体拍到,随即写纸条提醒,可岛内媒体早将“瞌睡进行曲”捕捉,顺带连纸条也一并“拿下”,这也成为岛内数日热炒的话题。
事后马英九办公室幕僚解释,自9日台湾渔船“广大兴28号”遇袭事件以来,马平均每天睡眠不到4小时。压力之大,外人难以想象。尤其是19日晚只睡了1个多小时就起床了解灾情,次日会上打盹,实属无奈。
但令马英九更无奈的还是媒体的穷追猛击,自上任以来,除了开始时短暂的“蜜月期”,舆论似乎一直都在跟他唱对台戏。上个任期,马被批评为“没有魄力”、“摇摆”、“经不起批评”;第二任以来,马英九一改作风,强势推出改革措施,却又被批为“一意孤行”、“一连任就不是他了”。真是左右不是人。
调涨台湾多年未动的油价和电价,调高股民获利需缴的证所税,进口台湾封堵了20年的美国牛肉,砍削军人、公职人员和教师拿了几十年的优厚年终慰问金……据旺旺中时最新民调显示,目前70%受访者不满马英九的表现,44%的人对马英九各项施政都不满,唯有两岸关系成绩最受赞扬。
困厄不断,歹戏拖棚,马英九只能追着危机跑,一场接一场。终于熬到连任一周年,本可庆祝一番,偏又遇暴雨袭台,当年因救助“8·8”风灾动作迟缓而饱受批评的“旧伤”隐隐发作,于是,他断然取消就职周年活动,亲临现场关心灾情,为的是“与其让外界批评预测失准、矫枉过正,总比大雨酿灾来得好”。其幕僚亦用心良苦,“看到他在媒体面前打瞌睡,尽管于心不忍,却也只能想办法提醒他,以免又惹来舆论批评”。可以说,马担心继续挨批的心理竟几如惊弓之鸟。
台湾媒体很强势,芝麻大的事都能炒翻天,铺天盖地的批评可以对执政者形成巨大压力。然而让马英九团队如此惊惧的并非媒体批评这么一个表相,令其再度破功落入媒体“枪林弹雨”的也绝非不小心的这一“盹”。
有媒体分析认为,马英九不断挨批的大背景,是台湾经济放缓,“万物皆涨而工资不涨”,岛内民众的痛苦指数持续攀升。尽管马上任以来的两岸政策已给台湾带来了大量的贸易机会以及源源不断的大陆游客,对台湾经济的“苦闷”起到了不小的缓解疗效,然而此绩效仍难抵达民众对他的期望值。此外,民粹当道的“批评文化”某种程度上已成了马行动的绊脚石,改革只要触动任何一个群体的利益都会立即激起强烈反弹。再加上其奉行“不粘锅”哲学,对“自己人”不懂得照顾,甚至还不时“大义灭亲”地砍削蓝营利益,这使原本可以抵御批评的支持之声也空前低落。
被批评的乱棍打懵的绝不止马英九一人,台湾文化部门负责人龙应台近日表示,她在午夜梦回时后悔当文化部门负责人。而经常挨尅的台湾内务部门负责人李鸿源则表示,已忙得“没有后悔的时间和空间”。谁敢说政治这碗饭好吃?唯一的例外,就是已“病得不轻”的陈水扁。上周就他是“重新入党”还是“恢复党籍”的问题,岛内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有人一针见血指出,陈水扁不只是要改善其受刑处境,也不只是要争取“保外就医”,他的最终目标是要根本洗刷其“贪污罪犯”的身份。而民进党若将扁恢复党籍,并确认扁案为“政治迫害”,等于重建了阿扁作为“台独旗手”及“民进党典范”的政治地位。那么,民进党还有转型的可能性吗?
在两成的低支持度中一路蹒跚的马英九还剩下三年任期,隧道出口的光明似乎仍可望而不可即。对此,台媒评论建议马英九接下来应从理解及响应台湾民众的渴望入手,拿出积极而具体的作为。也有人劝导马英九“身段柔软骨头要硬,用人需要靠智慧”,并鼓励他“这是戒慎恐惧的时刻,也是重建信心的时刻”,期望他能从“5·20”的风雨中迈开脚步,打开新局。(本报驻台记者 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