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时评:“习吴会”推动两岸和平发展行稳致远

2013年06月14日 14:43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0)

  6月13日,备受关注的“习吴会”登场,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见了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这是十八大及全国两会领导人换届后,举行的首次两岸执政党高层会晤,对于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接续了国共两党高层定期交流机制,为两岸关系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5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与国民党主席连战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同意建立党对党定期沟通平台,随后三年双方借助这一平台带动两岸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为缓和两岸紧张局势、增进民众了解做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国民党上台执政后,国共高层定期交流机制进一步升级为两岸执政党之间的交流机制,成为推动两岸关系迅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此次“习吴会”是在十八大完成领导人换届及马英九开启第二任期后,国共两党高层首次会晤,象征着双方高层对此定期会晤机制的平稳承接与认同。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高辉称,这是与大陆新任最高领导人上任后的首次会晤,因此极具重要性。

  吴伯雄在会谈中强调,“国共两党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增进,绝对起了关键的带动引导作用”。台湾《联合报》社论亦认为,这次会晤将至少牵动未来3年的两岸关系走向。之所以有此判断,也是基于国共高层建立了稳固而有效的会晤机制,能够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适时沟通,解决问题。

  二是双方政治互信基础持续增强,为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引向深入提供了保障

  马英九在访问团行前特别交代,“此行一方面检讨五年多来两岸关系发展,另一方面前瞻未来方向”,并着重强调“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吴伯雄在会谈中也代表国民党表态,将坚持“九二共识”与“反对台独”的政治互信基础,并称这是“国共两党一致的立场,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相较于2012年3月吴伯雄在第五次“胡吴会”中提出“一国两区”说法后,马英九在绿营的猛攻下迅速回缩,本次会晤前马英九声明,吴伯雄这几次赴大陆是得到授权而代其进行党际交流。吴伯雄本次代表马英九传达的一个重要信息是,“两岸各自的法律、体制,都主张一个中国的原则”,“都用一个中国架构来定位两岸关系。”吴此番表态明确承认了“一个中国原则”与“一个中国架构”,意味着双方都可接受以“一中框架”定位彼此关系,这是台湾方面就两岸政治定位更为清晰的表述,对于提升彼此的政治互信具有指标性意义。

  在夯实双方政治互信的基础之上,吴伯雄进一步提出,未来国民党虽仍将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理念推动大陆政策,但不可否认,“经与政”、“易与难”之间,有些问题难于划分,因此只要有利于两岸和平发展,有民间人士针对相关问题展开对话,马英九是不会限制的。可见,国民党高层已体认到两岸关系发展终将触碰政治议题,未来双方可从民间形式的二轨对话入手,就制约双方关系发展的政治议题,特别是结束敌对状态、签署和平协议展开探讨,这对深化两岸和平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三是灵活务实、着眼长远,为两岸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两岸关系发展进入“深水区”之后,台湾的“国际参与”、两岸经济整合、社会文化交流的机制化等一系列难题渐次浮现。本次“习吴会”中,双方为解决这些问题展现了灵活务实的理念与着眼长远的气魄。对于能够尽速完成的服务贸易、货物贸易及金融合作协议,双方均全力以赴确保实现;对于两岸互设办事机构等既紧迫又障碍繁多的问题,双方则发挥政治智慧,以灵活方式寻求突破。

  吴伯雄最后表示,“两岸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为了两岸和平发展,以及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应携手同心”,“一起来为当代同胞和后世子孙,创造一条幸福的康庄大道”。习总书记亦强调,“要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要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双方的表态从全局与历史的高度,为两岸关系的发展指出了努力的方向。(王鸿志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编辑:温雅琼】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