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前“立委”:“公民运动”和该党渐行渐远
“公民联盟”发起“还仲丘公道”抗议活动,参与民众突破20万,群众动员之大,青年参与之广,都让朝野两大党大吃一惊。
国民党身为执政党,原本就是民众抗议的主要对象。相形之下,民进党是以群众运动起家,但面对这次迅猛崛起的“8·3”“公民运动”,民进党不仅毫无着力之处,甚至有沦为局外人的边缘化危机。
事实上,从1986年解除戒严以来,反核、环保、农运、工运、妇运等“公民运动”,领导干部几乎都和民进党密切相关。
但在扁执政8年期间,“公民运动”却与民进党越走越远,尤其在扁执政后期,不只政策偏向财团,贪腐丑闻也浮上台面。2006年反扁红衫军运动,已经有部分干部公开倒戈,“公民运动”已经和民进党渐行渐远。2008年-2012年两度败选之后,民进党并未扭转与“公民运动”分道扬镳的加重态势。从台北都市更新抗议到苗栗大埔征地抗议到洪仲丘虐死抗议,每一次都是“公民团体”领先抗争,“公民团体”的行动力始终遥遥领先民进党。过去民进党常自诩最了解年轻人,但这次洪仲丘事件,民进党竟然也和年轻人疏离了。
也难怪有媒体表示,“8·3”“公民运动”的最大意义,就是“政治人物退位、公民力量上台”,但这对以群众运动起家的民进党来说,显然冲击更大,也可能在明年“七合一”地方选举中,饱受各式各样公民团体的空前挑战,甚至还可能在国、民两党之外,衍生出不少新型的“公民运动”参选人。“8·3”抗议活动的成功,将会鼓舞“公民运动”继续向前发展,如果朝野两大党仍然无法跟上这股民意趋势,恐怕台湾在明年将会看到新一波的政党重组运动。(海峡导报特约撰述人、民进党籍前“立委”郭正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