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报社论:“后马英九时代”暖身 乐观前景不再
中新网8月20日电 台湾《中国时报》20日刊发社论称,“马英九时代”或许不必这么早宣告结束,但是,“后马时代”的暖身则攸关国民党能否再创高峰,而一切的迹象都看不出乐观的理由。身为党主席的马英九必须深刻了解到底要这个党做些什么事、能做什么事,否则终其两任功过相抵,就等于白走一遭了。
全文摘编如下:
国民党第19届中央委员选举产生,一如预期,立法机构系统是大赢家,党内青壮辈意见领袖连胜文则飙到第3名,一般预料这对连胜文参选台北市长能发挥正面作用。不过,对比8年前第17届中央委员改选,预示“马英九时代”的来临,展现国民党重返执政契机,这次国民党权力结构重新洗牌,却有着晦暗难明的尴尬。“马英九时代”或许不必这么早宣告结束,但是,“后马时代”的暖身则攸关国民党能否再创高峰,而一切的迹象都看不出乐观的理由。
对这个早已超越百岁之龄的政党而言,历次行礼如仪的中央委员选举,早已犹如鸡肋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但对比于马英九团队低迷的民意声望,参与选举的情况仍算热烈,其中有几点值得观察:
第一,马英九兼任党主席的时代终究必须画下句点,国民党的未来即使没有马英九,还是必须另有新主,相对于8年前党内竞逐进入党权力核心者,竞相靠拢马英九,这次疏离感极强,唯从人脉观察,看不出中生代挑战马英九党权的明显企图,但各路人马依旧提前布局,立法机构系统居于最大宗,因为不论在朝在野,立法机构是永远的主力,进可接近权力者,退可掣肘党中央;类似情况同样出现在地方首长、民意代表,乃至政治家族,原因很简单,习于选举者,本来就有经营基层的实力,未来再争取选举提名,抢占中央委员多少还能取得若干优势。
不过,即使他们在中央委员选举取得相对好的成绩,也未必是在党内地位的提升,对照过去国民党历次中央委员改选,凡抢下第1名者,诸如吴伯雄、宋楚瑜等,都在拔得头筹后却遭逢政治攀顶的挫折。相形之下,连胜文的第3名,就格外恰好,既能引起党内、外的瞩目,展现其人气,又不至于过分碍眼。
第二,行政系统参选成绩不理想,甚至参选热度也不足,这和马英九团队政务官与党的疏离有关,也与马英九对国民党的定位有关,可想而知,马英九所余任期,行政部门要得到国民党的支持,依旧吃力,而这群因为马英九任命的政务官,在卸下官职后,大概和国民党亦将两不相干,这对马英九未来3年奋力一搏当然不利。
第三,马英九掌握党权以来,碰上国民党重返执政,并在荣誉主席连战引领两岸和平的历史机遇中,有过绝佳机会,可惜的是,所有的机遇却在他手中一再流失,从选举结果看来,若中生代无意强力发声,则连战对国民党依旧拥有不可忽视的发言权,特别在明年“七合一”地方选举乃至2016年“大选”,马英九若有足够的政治智能,就该更细腻的处理他和连系乃至党内中生代的权力关系。
第四,210位中央委员,接下来要产生31名中常委组成中常会,这才是日常处理党权的核心机构,然而,国民党重返执政这5年多时间,中常会看不出多大作用,既无法反映民意,更无能为台当局决策发为先声,偶一为之的“炮声隆隆”,除了为马英九团队决策反复添一、二唉叹外,别无功能,未来改组后的中常会,若无“关键人士”的积极参与,其情状大概也难以有所改善,这次改选既有不少年轻族群、地方菁英浮现,就得积极参与,若选后即消音,也将失去参选并改造国民党的意义。
8年前,马英九以民主牌、改革牌、青年牌,一举为国民党完成世代交替,中生代聚拢在他旗下,有效重塑与提升国民党形象;然而,8年后,这3张牌成为废牌,党内完成权力改组,凯达格兰大道与机关大楼门前却一次又一次聚拢抗议的人潮,身为党主席的马英九必须深刻了解到底要这个党做些什么事、能做什么事,否则终其两任功过相抵,就等于白走一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