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马英九苏贞昌“闷到最高点” 辩论对决
最近一份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民调公布后,“马苏辩论”快速拍板,不出意外,这场朝野领导人的辩论会可望于9月举行,这也将成为2012年“大选”后,蓝绿领导人第一次政策辩论大对决。
事实上,此次能如此迅速就拍板定案,当然有其微妙的政治背景。首先是,马、苏二人现都各处于“闷到最高点”的政治困境,马的民调声望持续低迷,已是退无可退。两岸服贸协议先签后审,对部分产业有所冲击,在野党批评是黑箱作业,因此强力杯葛。国民党“立委”在基层也难以招架,两岸服贸协议在“立院”难闯关,让马英九苦思突围方式。此次“总统府”藉着媒体民调顺水推舟,反守为攻、正面迎战,“闷”好久的马英九,决定亲自站上火线。
至于苏贞昌,自就任党主席以来一直未能展现强势领导的优势,尤其屡遭“另一个太阳”蔡英文冲击其领导威信,在诸多重大政策与社会运动上也罕见表现,不断地被边缘化。其实,苏贞昌一连数月走访全台基层产业,但在对马不满意的民意高涨之际,他的声望与民进党的满意度,却并未随之水涨船高。究其原因,除因民进党并未提出明确深入的对策,向民众证明自己是更好的选项外,苏贞昌领导的党中央,也始终在议题战中缺席,反倒是公民团体一枝独秀,带领反对声浪。
如今,两岸服贸协议的签订,既然被绿营批评为比ECFA“更卖台”,现任党主席苏贞昌岂有拒战抗辩的理由?更何况,民进党并不是“立法院”多数,凭什么期待国民党非得照着民进党提出的“逐条审查”的游戏规则走?可见苏贞昌确有必要亲上火线。因为此举他可挤掉蔡英文,抢回话题主导权,站上最新一波议题的制高点。一面“排蔡”,一面“逼马”,在服贸议题上,社会舆论对民进党有利,综合考量下,苏贞昌决定放手一搏,若能辩赢,有助他重振“盟主”声威,整合党内;若辩输,也是“赚多赔少”的“生意”。
平心而论,服贸协议闹到此般地步,马英九愿与最大在野党主席同台辩论,总是打开僵局的第一步,至少比议案连“立法院”议场都进不去,而社会上只有反对的一方在那里叫骂要来得好。然而,以台湾政治文化之工于“为反对而反对”、死缠烂打,会有任一方承认甘拜下风而被迫接受吗?恐怕不太容易。理由是不管马、苏在辩论会上孰人更精辟更有理,不同背景的民调依然将是各说各话;而根据法定程序,服贸协议依然必须通过“立法院”的审查。
值得注意的是,有公民团体已经呛声,朝野政党辩论不能取代各种产业的参与权。这意味着,尽管有马苏辩论,但他们可能依然要反对到底。如此吊诡的发展,我们不禁要质疑:在街头展现压力后,接下来要透过何种途径来表达立场?也就是如果是服膺传统的代议政治,无论如何合纵连横,终究仍须回归“立法院”。换言之,不管是利益团体,还是社运团体,经过实力的展现与表态,最后仍须抉择,究竟是要与现有的政党结盟,抑或另起炉灶、另辟蹊径?否则至少也应该提出具体可行的因应方案,绝对不能“见黑影就开枪”或“为反对而反对”。(台湾淡江大学大陆所教授潘锡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