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与挑战并存 大陆旅游法对赴台游影响有限
赴台游,在岛内早已不只是个旅游话题。
10月1日,大陆首部旅游法正式上路,据台湾媒体报道,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及之后一段时间,大陆组团赴台游人数日均3000左右,较去年同期减少约三成。
“台湾游”变“购物游”
据台旅会的统计数据称,2013年,陆客赴台游届满5周年,5年来,累计有623万人次“登台”,一直稳居台湾入境游客首位。赴台游的开放,拉动了台湾观光业的发展,也直接带动了台湾庶民经济。凤梨酥的传奇故事是时常被提起的例证,小小的凤梨酥,产值翻了近17倍,达260亿元新台币,在岛内创造了“平民经济的传奇”。
陆客赴台游,最初是以团组形式开始,至今也被视为最省心的旅游方式。
“旅游需求各不同,大陆游客爱旅游也爱购物”,有岛内旅游业者说。大陆游客在台也多次蝉联“购物王”。日前台旅游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陆客在台旅游用于购物的支出,每人每日约157.37美元,远高于其他地区游客的85.12美元,蝉联榜首。
陆客买到心仪的商品,也贡献了台湾经济,当然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不过,也有一些购物让人头痛。跟团旅游,“低价团费+高价购物”是一些业者长期操作的模式。之前,港澳游、出境游中甚至还有“零团费”的极端例子。据岛内媒体报道,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台湾也出现了趋近“零团费”的陆客团,8日游7天在购物,陆客抱怨“台湾游”成了“购物游”。
“短空长多”长远是双赢
面对新法规实施后,陆客团赴台游人数缩水三成,台“观光局”表示,初期由于很多旅游业者以及大陆民众还不是很清楚旅游法的规范界线,陆客团赴台人数下降也是正常现象。“观光局”乐观预期,团客人数会逐步回稳,时间点或在明年春节。
10月9日,负责督导观光的台“政务委员”杨秋兴表示,旅游法对台湾观光业可说是“短空长多”。短期来看,过去一些靠购物行程来弥补团费的业者,此路将行不通;不过,未来台湾将可承接更多的“优质团”,观光利润也更能雨露均沾。
其实,岛内业者对于“低价团费+高价购物”的模式也早有看法。有业者指出,如果观光团只停留在“血拼”阶段,陆客增多,台湾观光业却未必赚多。“以团养团”的大旅行社赌大单,100个团里只要有5团有利润,就能回补。但小旅行社接团量小,赌输就倒,乱象丛生。所以,相信新法规会使已被严重扭曲的旅游产品价格真正回归其价值本身。
新法规将原来自费项目的资费移到团费中,使得旅游费用更加透明,但大陆游客或许短期内接受不了价格大幅变化,也有业者在接受采访时叫苦。不过,台湾旅行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姚大光认为,新法对台湾市场来说,会造成一次洗牌。“管理不规范、长期靠低团费、进店购物的旅行社将会关门;接待能力好、管理健全的旅行社,日子会越来越好。长远来看,这会让赴台游市场变得更加规范,目前很多以购物为导向的线路也肯定会改。从长远来看,对陆客和业者来说,都是好事。”
购物不是原罪
事实上,岛内观光部门也在致力于提升赴台游的品质。今年4月,台“观光局”就发布了“优质团”审查规则、限缩陆客在台的购物点。目前,也有台湾旅行业者组成“优质尊享台湾游联盟”,推出优质行程。因此,有业者认为,新规出台,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法律能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会让真正有实力的旅行社脱颖而出。
另一方面,个人游成为更多陆客的选择。今年上半年,大陆赴台个人游达22万余人次,超过2012年全年人次。“十一”假期,虽然陆客团减少三成,但总人数与去年大体持平,其中“背包客”贡献良多。据岛内媒体报道,背包客论坛上颇负盛名的多家旅店,今年都感受到了“包友来袭”的压力。
个人游的陆客在岛内也会遇到购物问题。台湾约有280家购物商店参加了品保协会的购物保障机制,陆客若在上述购物点内消费,会有30天的鉴赏期,鉴赏期内可以无理由退货。此外,中华两岸产业联盟发展促进会还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陆一线城市设立兼具物流仓储功能的据点,陆客在台购物后可在这些地方取货或换货。专业人士提醒,陆客在台消费时要记住索取发票,确保在遇到购物纠纷时有退货还款的凭据。
旅游品质的高低跟购不购物并没有必然联系。“购物并不是原罪。” 姚大光说,如何保证所有陆客都玩得开心、买得放心,管理才是问题所在。
香港黄金周未见失色(新闻链接)
据新华社香港电 旅游法自10月1日起实施,香港过去专门接待团客的部分商户在黄金周首日出现门可罗雀的罕见景象,个别店铺索性关门大吉,旅馆爆满的情况不再……这些被香港本地媒体形容为“失色的黄金周”。但整体而言,入境香港的内地旅客人数不跌反升,不少大型商户和购物中心均表示今年“人财两旺”,生意胜过去年。新法律整体来说对香港旅游和零售业的负面影响有限,业界人士更认为这一法律有助提升香港旅游业的形象和层次。
香港旅游业议会主席胡兆英表示,旅游法实施后,内地赴港旅行团的价格将大幅上升,不少访港内地旅客放弃参加旅行团改以“自由行”的形式到香港旅游,因此尽管内地赴港旅行团减少,但整体上国庆黄金周内地访港游客仍将有9%以上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