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两岸纪念《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

2013年12月02日 08:4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两岸纪念《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
图为观众在北京台湾会馆观看画展。 王平摄

  纪念《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座谈会暨图片展今天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展出6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历史文物原件及视频资料。

  中美英三国首脑发表于1943年12月1日的《开罗宣言》是近代以来第一份明确台湾是中国领土,日本侵占台湾属非法且必须归还中国的国际法文件。

  全国台联党组书记梁国扬在座谈会上发言说,70年来,《开罗宣言》的法律性质与效力为世界各国包括西方主要国家所确认。1945年7月26日发表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9月2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书》昭告世界“承担忠诚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项规定之义务”。由此可见,《开罗宣言》为日本所接受,成为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梁国扬说,台湾从被日本强占到回归祖国的历史,见证了台湾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铁的事实。岛内“台独”势力特别是极少数政治人物,竭力鼓吹否定《开罗宣言》的法律效力,以期去除“台湾独立”的国际法障碍,纯属徒劳。

  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教授李理认为,《开罗宣言》还是钓鱼岛主权归属的最好法律证明。根据《开罗宣言》,日本于1895年甲午战争末期非法窃取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理应无条件归还中国。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涉台中心副主任郭拥军认为,今后两岸可以共同纪念《开罗宣言》,并且在史料整理、史书编纂方面展开更深入的合作,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座谈会由全国台联、北京市台联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共同主办。图片展分为“日本侵占台湾与中国的反抗”、“开罗会议与《开罗宣言》”、“台湾光复”和“珍贵影像”四个部分,全面反映了《开罗宣言》发表前后,台湾被强占、台湾同胞英勇反抗日本殖民统治,到回归祖国的全过程。展览将持续至本月8日。

  台湾的历史研究者、老照片收藏者徐宗懋提供了取自美国国家档案馆的部分珍贵影像素材。他在座谈会上表示,希望今后中国近代史使用的影像资料能够全面升级,在世界范围里寻找原版的素材、更加清晰的画面和更多的细节,加强对中国近代史、尤其是抗战史的研究。

  本报台北12月1日电(记者吴亚明、任成琦)今天,台湾政治大学人文中心等联合举办学术研讨会,纪念《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

  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出席会议时表示,《开罗宣言》是第一份确认台湾必须在战后归还中国的重要国际法律文件,意义重大。

  马英九说,八年抗战是中国近代史最重要一段历史,抗战胜利又是一件光荣大事,开罗会议对抗战胜利影响甚巨。会议讨论战时情势外也讨论战后布局。《开罗宣言》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收复失土,奠定台湾重回中国版图的基础。

  参加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来自两岸三地和海外,包括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外孙女舒梅丝女士在内。

  台湾立夫文教基金会董事长陈林颖曾女士几天前出席了中国史学会等举办的《开罗宣言》70年研讨会,刚从北京回到台北。她表示,在《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之际,两岸以不同形式进行纪念和研讨,很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她说,《开罗宣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国际文件。《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这成为日本投降,中国收复台湾、澎湖等失土的国际法依据。在历史事实面前,所谓“台湾地位未定”实在不值一驳。

  当日,《开罗宣言》70周年纪念特展在台北开幕,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件档案与民众见面。

  一段时间以来,《开罗宣言》70周年成为岛内热议话题。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和两岸统合学会举办“《开罗宣言》70周年圆桌论坛”,《中国时报》举行座谈会,请来专家学者探讨《开罗宣言》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其法律效力及对战后国际秩序形成的影响。与会人士希望两岸共同深化对开罗会议、《开罗宣言》的研究。(记者王平)

【编辑:郭龙】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