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解读政协工作报告涉台内容:助两岸增强互信
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开幕,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常委会工作报告中谈到2014年工作部署时强调,要加强与台湾民意代表和基层民众的交流。对此,台媒纷纷进行报道和高度评价,岛内民代、学者在接受导报记者连线采访时也都表示肯定与赞赏。台湾成功大学政经系教授周志杰认为,这一明确的强调“新鲜、意义更大”,并从两岸民众与社会互信、“大陆印象”在台的正向建构等层面,对“加强与台湾民意代表和基层民众的交流”之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阐释和分析。
对台工作部署更具体
台湾《旺报》指出,在今年工作部署上,俞正声表示,要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拓展和深化与台湾有关方面的交流合作,加强与台湾民意代表和基层民众的交流,针对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等课题建言献策。
对照去年全国政协工作报告曾提到“全面加强与台湾各界的交往、对话、合作,厚植共同利益,增进民族认同,融洽同胞感情”,俞正声则是在工作部署上,明确提出要强化与台湾民代和基层民众的交流。《旺报》解读文章认为,只有重视民意,争取民心,两岸才有行稳致远的坚固基础。
提升台胞对大陆的“正向印象 ”
台媒指出,近年来,大陆方面也将交流的重心逐渐向台湾的中小企业、中低阶层、中南部等“三中”转移,积极争取基层民意理解与支持。此次更从全国政协工作报告的这一高度上,强调加强与台湾民意代表和基层民众的交流,周志杰认为,将有助“大陆印象”在台的正向建构。
现在两岸交流频繁、往来多,在一些日常交流的点滴接触中,台湾民众对陆客、大陆仍存在一些“非正向的印象”。周志杰说,大陆已经体认到这一点,加强与台湾基层民众、民代交流,对这些“非正向”大陆印象的改观有益。尤其是基层民意代表,他们是基层民众一个很重要的意见来源,而透过与这些基层意见领袖的交流,可以取得导正的效果,至少可以改善负面的大陆印象。这些对两岸的彼此形象、人心黏着以及民众互信、社会互信都是有帮助的。
增强两岸民众与社会互信
2014年2月“张王会”、“习连会”相继登场,周志杰认为两岸的上层政治对话可谓已露曙光,相形之下,中下阶层的民众互信与社会互信,由于历史原因、价值观差异、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仍有相当程度的不够。
尤其现在岛内蓝绿格局,政党轮替成常态,绿营有相当程度的民意支持。而与执政的国民党不同,各级的民意代表就是民进党的组成主体。周志杰认为,如果民进党甚至是台联党的民意代表到大陆,经过对大陆突飞猛进的硬体建设以及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在地观察,对大陆会有较为理性的思考与判断,而这些在发酵后可以透过民代往下渗透到他们的支持者。
另外,周志杰表示,两岸目前距离政治互信还有一段距离,因此他认为在当前,民众互信与社会互信,对巩固两岸关系、建构正面形象,是一个必要的过渡,而落实社会互信的重要界面就是民代。
促绿青壮派民代转变思维
上个月刚刚访问大陆的民进党籍“立委”许智杰昨日受访时表示,大陆的表态是对台湾整体的善意,民代代表着民众的意见,有参考性;大陆与绿营民代也要接触、多了解,尊重不同的声音。台湾《工商时报》则分析认为,从过去一年多来大陆与台湾朝野的互动看,大陆方面未来强化与绿营的往来,将不只是“纸上谈兵”,而是值得期待的事。
过去一年多,陆续有谢长廷访北京、7位卸任民进党“立委”随团访陆,以及国、民两党财经“立委”共组参访团访上海,都可看出大陆方面与绿营接触、交流的用心。周志杰也分析表示,大陆强调与台湾民代交流,或将借助这种说法开启更广泛“红绿交流”。但他认为目前民共开展党际交流,至少在2016年前的可能性不大,透过民意代表间的交流、互访是较为合适的。在周志杰看来,这些各级民代,可以说是民进党内能汇集主流意见的一个阶层,而目前民进党两岸政策正处在转型当中。
此外,周志杰谈到大陆现在与民进党的青壮派民代交流,时机适宜,“他们还在历练中,政治性格以及一些想法和思维,都还在形塑中”,如果加入一些积极的元素,促其在问政中涉及大陆事务能理性处之,未来对两岸关系的发展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