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称“大陆吃不起茶叶蛋”言论非台湾主流看法
“亲, 你造(知道)茶叶蛋这东西有多奢华吗?请看系列报道:《金秀贤获香港富婆邀私人饭局 开价1个茶叶蛋》、《娶妻成本:深圳0.1个茶叶蛋夺魁 北京第二》、《六兄妹为祖传茶叶蛋大打出手 茶叶蛋价值或过亿》……”
微博记录显示,自从2011年台湾某电视节目播出受访民众坦言瞧不起大陆人,并讽刺大陆同胞吃不起茶叶蛋后,“茶叶蛋”便在大陆网络上成了每年都会被热议几天的“神物”。而最近,或许是因为部分台湾学生反对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持续延烧,这颗“陈年旧蛋”又被翻了出来,再次荣登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我们可爱的大陆网友,又一次纷纷晒出自己吃茶叶蛋的“炫富照”,在“你吃得起茶叶蛋吗”的PK投票中,选择“高帅富专属消费品,购买要分期”的网友更是占了绝大多数。
读了两篇台湾年轻人写的文章,颇多感触。一篇署名郁菱薇,她写道:在台湾,类似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的言论早已不是第一次产生,更有啼笑皆非的言论如在大陆“火车站吃方便面会被五六十个人围观”“洗衣机不是用来洗衣服而是用来洗菜”等在台湾民众中广为流传。她感叹:小小一颗“茶叶蛋”已经真实的反映出两岸同胞对于彼此的认知与宽容度——当台湾同胞的“不了解”换来大陆同胞对于“井底之蛙”的无尽调侃,尽管这并非恶意,公众是不是也应当反思,在两岸和平发展、交流广泛的今日,彼此之间为何还会隔着一颗茶叶蛋的距离?
另一篇署名王睿豪,是“一名刚从大陆转回台湾读书的国中生”。他写道:返台读书后,发现两岸有许多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在于两岸的新闻内容。大陆讲到台湾的新闻,多半都是正面的,说台湾街道很干净,台湾人很有礼貌且富有人情味;而台湾报道大陆的新闻,多半都是负面的,比如说大陆哪所学校又虐待小孩子之类。作者感叹:大陆看到的,都是台湾的优点,加以学习,所以大陆一直在进步;台湾看到的,都是大陆的缺点,这样子台湾怎么能不退步呢?我很希望台湾的新闻能更全面的报道这个世界的变化,让人民知道更多更正确的信息。
一颗茶叶蛋让大陆网友在调侃加自嘲的路上一副停不下来的节奏,却难掩不被台湾同胞了解的无奈与失望。但对于台湾,大陆的年轻人又全部了解吗?当台湾年轻人反思“台湾不应忽视大陆经济表现正越来越好”时,大陆年轻人也在反思“在文明素质方面,和台湾相比我们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一颗茶叶蛋在两岸年轻人中间横起了一道鸿沟,但我们还是能从中更多的看到双方期待理解的愿望与努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台湾交流学习了半年的大陆学生焦碧碧,以她的亲身经历在《新京报》撰文说:“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的话在台湾并不能代表什么主流看法,在台湾,并不只有认为大陆人连茶叶蛋都消费不起的所谓“名嘴”,也有对大陆发展成果激赏不已的普通民众。她写道:无论是茶叶蛋风波还是反服贸协议,网友们恶搞归恶搞,千万莫因恶搞一叶障目。在搞笑之余,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两岸间都要寻找更多机会增进了解。只有经由客观认知、理性沟通,才能最终消弭隔阂。
是的,“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不是台湾社会的主流看法,正如反服贸的学生也不能代表台湾青年的普遍诉求一样。台湾青年罗鼎钧在接受中国台湾网采访时向大陆网友指出:“如果看资料你就会知道,带头的那几位都具有民进党籍的背景”,更多的学生“事实上更想专注于学业,对这次活动完全没兴趣”。台湾《联合报》3月26日的社论亦指出:“人民”是一个吊诡的概念,尤其在媒体的放大效应下,几千个街头走动的群众,有时竟显得胜过几百万个被当成“背景值”的无名氏;但这样的呈现究竟是真相,还是幻影?以服贸协议为例,反对者当然有权选择他们的方式表达不满;但支持服贸协议的人呢,他们在学生高呼“人民反对服贸”的声浪里,却被化为乌有了。
罗鼎钧说得好:“作为同一个民族,我们应该做的是在竞争和合作中取长补短互相提升,每一个青年人都有责任让两岸共同进步,而不是加深误解。”大家都在期待:有一天“茶叶蛋”占据微博热门榜时不再以自嘲的姿态呈现,有一天两岸的年轻人不再在误解中相互埋怨......(评论员 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