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研讨两岸关系发展趋势 关注绿营“大一中架构”
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7日在北京举行,来自海峡两岸共5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研讨会主题,就两岸关系形势、岛内政局动态及走向、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及当前岛内社会运动等热门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与会专家学者总体认为两岸关系发展进程有所放缓,但心态要放平和,要认识到两岸关系发展的长期性与复杂性。同时有学者认为,处理两岸关系不仅要看两岸,也要有全球视野,同时应有新思维。
北京联合大学两岸关系研究所所长朱松岭教授分析指出,当前纷繁复杂的两岸关系大致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影响两岸关系的国际大格局没变,但大国局部和阶段性战略调整导致了两岸关系的涟漪出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方向没变,但是涉及两岸关系的“公民运动”及对法律程序的影响渐成趋势等。针对新特点,朱松岭认为,应充分评估两岸关系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防微杜渐、换位思考、长短结合,长期引领两岸关系朝向有利于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轨道上发展。
全国台研会副秘书长杨立宪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六大问题上,即“台独”问题,两岸关系定位问题、国际活动空间问题、军事安全互信问题、认同问题、国际势力介入问题。杨立宪认为,解决两岸关系问题必须以两岸同胞为主,还原历史的原貌,在两岸“同属一中”的架构下面寻找解决方案。
杨立宪指出,2005年国共两党发表“和平发展五项共同愿景”,表明已经找到了实现两岸关系良性互动的道路;6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以民为本、共创双赢及三赢的光明大道,是行得正、行得通的务实大道,也是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肯定的伟大举措,故应该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但同时也应看到两岸关系问题的复杂性及制约因素,注意保持清醒头脑,不要操之过急。
与会学者或多或少也针对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等人提出的“大一中架构”发表看法。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尹宝虎认为,“大一中架构”释放出一些正面的积极信号,是岛内有关人士为解决蓝绿冲突,从而让蓝绿之间达成某种共识的一种尝试,敢采用“一中”这个词,对于绿营来说就是一种进步。如果民进党接受这个“大一中架构”,或可令民进党内部理性派、务实与大陆交流派占据上风。杨立宪认为,“大一中架构”有积极的一面,但其中可看到泛绿的影子,它将主权进行分割,与两岸一中框架并不相符。
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由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研讨会议程持续一天,来自两岸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本次研讨会,提交论文4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