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编者按】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亓乐义就一直担任台湾《中国时报》驻大陆记者,在大陆断断续续工作的时间已有近20年。出身军人家庭的他一直对国共谍战的历史感兴趣。今年4月中旬,大陆一家媒体约请亓乐义写一篇关于电视剧《潜伏》的评论,不好推辞,他赶紧连夜将《潜伏》浏览了一遍,“没想到看完之后,却萌发了为《潜伏》写续集的想法。”亓乐义自信只要有市场需求,他可以给两岸观众写出一部更精彩的《潜伏》。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方辉发自北京 对于亓乐义来说,与《潜伏》结缘纯属偶然,他坦承,如果不是有媒体向他约稿,可能现在也没有看完这部片子。
“没想到看完之后,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我对大陆谍战剧的固有印象,而且我还有很多的感触,甚至萌发了为《潜伏》写续集的想法。”
不过在亓乐义看来,有血有肉的谍战剧可以还原历史,但历史上真实的国共谍战,要比戏剧冲突更为精彩。
自小的谍战情结
亓乐义的谍战情结与他的成长经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亓乐义1959年出生在台湾的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1949年随国民党败退到台湾的军官。父亲去世后,他被当局安排到了一所“功勋子弟学校”读书。
据他回忆,这所学校的学生均为“为党国献身者”的后代或亲属,“很多学生都出自军情系统家庭”。
亓乐义告诉记者,身处那个年代,能切身感受到谍报战的风云变幻。他的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经历:父亲被派到大陆从事间谍工作,然后失去联系,过一段时间就会被宣告“去世”。“但事实上,许多人只是被大陆抓住了,并被有死。”亓乐义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我有3个同学的父亲就是这种情况,在读小学的时候他们因父亲‘为国献身’而来到我就学的学校,但到了初中,这些父辈却被大陆放回来了。”
成长于这样的环境,亓乐义自小对国共谍战这段历史有种莫名的好奇。
谍战主题因时代而变
亓乐义认为,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情报战可以分为3个阶段:1949年之前,国共谍战完全为你死我活的斗争服务;1949年到20世纪70年代,国民党一直致力于反攻大陆,谍战主要是为此作准备,“包括不断派人到大陆进行‘敌后布建’和组织策反”;1979年大陆开始对台湾释放善意,台湾方面对大陆的谍战开始由纯军事向政治、经济、科技等各领域转变,“关系缓和了,但情报的内容变多了”。
据亓乐义研究,台湾情报部门的情报人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所谓编制内的,即受过严格训练,实施长期潜伏,有隐秘的联络渠道;另一类是外围的情报人员,这些人不属于台湾军情系统的编制,各方面的保障也没有。“这些人的技术和素质都比专业的差很多,因此容易被发现。”亓乐义说:“第一类人即使被抓,只要能回台湾,依然会被当作正常退休人员对待,生活有着落。但第二类人就差很远了,有的被关押多年出来后回到台湾就变得一无所有了。”
“帅哥美女”担不了重任
对于现在越来越多的谍战剧大量使用美女帅哥的现象,亓乐义认为不符合事实。在他看来,外表俊朗的帅哥和性感迷人的美女担当不了“潜伏”的重任,因为他们的外表太过扎眼。而真正执行潜伏任务的特工大都是其貌不扬,放在人堆里就找不到的那种人。
“以前有一位情报界的朋友曾亲口告诉我他们挑选特工的标准,首先卡掉的就是那些能吸引人眼球的人。”亓乐义说,“走进一间坐满100人的教室,教官首先会将太高、太白、太胖、太瘦的人‘请’出去,然后才是从个人能力上进行考察。”
亓乐义对电视剧《潜伏》中男女主角是比较认可的,至于有人说余则成长得不像共产党员,亓乐义哈哈大笑,“共产党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模子,而且余则成原来还是军统的人,怎么可能像共产党呢?要真是一看就像共产党,他早就被除掉了。”
不过,对于谍战经常涉及的“美人计”,亓乐义有自己的见解。在他看来,“美人计”分两类,一类是长期潜伏,接近核心机密,这一类的女特工一般是有知识有思想,还有几分姿色,年纪不会太小,一般会瞄准身居高位的人。另一类“美人计”则是需要出入各类社交场所,完全靠容貌和身材吸引人,“这类美女一般只能迷住一些下层官员”。
“当然,影视的表现形式难以准确表达谍战的惊险和微妙,几年、几十年的潜伏只用几十个小时来表现,只能是浓缩,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有收视号召力的演员身上。”亓乐义认为,现在是市场决定一切,观众喜欢帅哥美女,即便是违背历史也无妨。
《潜伏》符合历史事实
相对大陆火热的谍战影视市场,台湾类似题材的电视剧则很稀少。
他认为,相比大陆观众对过去历史的热情,台湾观众的关注点更分散,当制片人看不到一定的市场预期,就不会拍摄。亓乐义说,在国民党退到台湾很长时间里,谍报方面的资料和信息确实是保密的,但现在就不同了。
在亓乐义的印象中,台湾拍摄的谍战主题片以《长江一号》最为出名,它描述的是国民党与日本人的谍战,也算是国民党情报系统可书可写的一部分。对于国共之间的谍战剧,基本上没有。“这里面也有一个感情的问题,作为一个失败者,国民党失去了那段历史的话语权,台湾的新生代又不关心那段历史。”
亓乐义告诉记者,现在大陆的影视剧在台湾越来越受欢迎,《潜伏》在台湾就有不错的市场,如果将来观众市场明确了,相信也会有台湾制片人拍摄这样的片子,不过角度可能和大陆不一样。
“就我的感受来说,《潜伏》这样的戏是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历史,至少从我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很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是符合事实的。而且对余则成这个人物的安排,也很有独到之处,原本是军统特工的他因为目睹了现实和军统的腐败而被策反成为共产党的潜伏人员,这看似富有戏剧性,但却反映了那段历史。”
“国共谍战不分高下”
国民党退守台湾后,曾有人说“如果戴笠不死,国民党不会被共产党打败”,对此,亓乐义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国民党到台湾后对丢失大陆的反思是深刻的,蒋介石历来重视情报系统,但要将国民党的失败完全归咎于情报就显得太幼稚了。
“但国民党最后还是失败了,我们不能说国民党的谍报系统不发达,也不能否认共产党在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如国民党,但历史就是历史,不可以寻找牵强的理由。”亓乐义认为,大的时代不是一两条情报能够决定的,情报战在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国共历史不是由情报决定的,国共力量的此消彼长是由民众选择的,正应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古训。”
不过,亓乐义并不否认情报在关键时刻的重要作用,他提到像钱壮飞(1929~1931年打入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那样的特工,以一个情报挽救了当时的中共中央,足以载入史册。对于国共在情报战领域的高下,亓乐义觉得不能从结局推断过程,“任何事情都是有得有失,有胜有负。”
在亓乐义看来,现在两岸关系越来越好,今天的国共关系已今非昔比,看这些谍战剧绝不是为了记住仇恨和煽动情绪。亓乐义说:“对于现在而言,谍战的胜负已经成为历史,未来的两岸关系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