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历史伟人"关照"现实 "孙中山"牵线两岸交流——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台湾新闻
    借历史伟人"关照"现实 "孙中山"牵线两岸交流
2009年06月01日 14:34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6月1日,吴伯雄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晋谒南京中山陵,参加孙中山先生奉安南京中山陵80周年纪念活动。 中新社发 吴俊yz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国民党到中山陵“吸氧” 谒陵成两岸情感纽带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方辉发自北京 君父下葬,称为“奉安”,孙中山被尊为“国父”,其遗体安葬赋以“奉安”之礼。

  80年前,当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离开北京奔赴南京时,两地数十万民众为他送迎,6月1日,在孙中山奉安南京的那一刻,坐落于紫金山的中山陵也成了中华民族新的文化标识。

  80年后,借助奉安80周年大典的机会,此地在某种意义上又成了维系两岸关系的情感纽带。

  6月1日,作为此次大陆之行的最后一站,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登陵拜谒。

  追寻孙中山的脚步

  吴伯雄此次大陆之行的第一站,不是南京,而是北京。

  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日在北京举行的会谈取得重要成果,达成广泛共识,用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杨毅的话说,这次会谈对增进国共两党政治互信,促进两岸双方良性互动,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次会面,刚好是马英九上台后两岸关系出现缓和大约一年的时间。

  两岸舆论认为,国共两党领导人在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转折一周年之际举行的第二次会谈,将在两党关系和两岸关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其实,吴伯雄是应胡锦涛的邀请,在来南京出席纪念孙中山先生有关活动时到北京访问的,整个行程安排合理而自然。孙中山先生生前曾致力推动国共合作,而在他身后,依然具有维系两岸关系的纽带作用。

  由于是孙中山先生奉安南京80周年,中国国民党对此次活动也很重视,6月1日重要人士齐聚南京中山陵。同时,中国国民党党史馆选定6月2日起与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联合举办“永恒的丰碑——纪念孙中山先生文物文献展”。早在5月21日,国民党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举办了“巍巍中山魂——孙中山先生奉安80周年纪念特展”,两地交相辉映,为两岸今后的类似合作打开了新局面。

  两岸共同的文化符号

  从2005年3月的江丙坤谒中山陵开始,此后国民党人来大陆几乎必到中山陵,大陆方面的配合也令台湾同胞满意。一位中山陵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原本就很多的拜谒活动变得更加频繁,有很多都是两岸人士一同谒陵。

  有学者认为,谒陵活动能增进两岸民众的感情,甚至许多涉及两岸、国共敏感问题的区域都可以从孙中山身上找到解决之道。

  “我第一次到大陆就是去广州参加‘孙中山与亚洲’学术会议,如果没有孙中山作为纽带,我的大陆行可能还会推迟几年。”原国民党干部、现任香港珠海学院教授胡春惠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表示,1990年代的台湾人对大陆缺乏了解,尤其是政界和学界的人士,对大陆充满恐惧,觉得双方没有共同语言,孙中山打开了两岸在历史文化上的突破口。

  而更多的台湾学者到过北京后,会惊讶地发现,每年的“五一”、“十一”期间,天安门广场上都会摆放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随着两岸交流的增多,人们渐渐发现大陆方面对孙中山尊崇并不比台湾少,台湾有许多以孙中山命名的街道、建筑、学校,这种现象在大陆同样存在。

  事实上,从1955年开始,每逢孙中山先生的诞辰和忌日整10年,大陆都会举办纪念活动,一般都是国家的高级领导人主持,并发表讲话,一直延续至今,第一次发表讲话的就是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周恩来。“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就是毛泽东亲自给予孙中山的评价。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天安门广场中央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不仅纪念的是1840年以来为中国的民主革命牺牲的烈士,当然也包括为反帝反封建奋斗终身的国民党人,因此大陆纪念孙中山也在情理之中。

  台湾国父纪念馆馆长郑乃文认为,即便是在1949年以前国共在大陆斗争的岁月里,两党对孙中山的态度也是趋同的。“两岸分治60年的现状下,两岸还能在孙中山的问题上保持很高的相同度,是很难得的,这也说明在孙中山身上的确有很多属于整个国家的东西。”

  对此,大陆专家也有相同的认识,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华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指出,孙中山在两岸多数人中是获得认可的,“孙中山的思想中包含着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孙可以成为联接两岸的纽带,成为‘统一’的某种精神象征。”

  借历史伟人“关照”现实

  孙中山一生革命40年,从推翻帝制到应对军阀混战,他从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而他个人高尚品质更是让后人尊崇备至。

  “聪明才智越大者应造千万人之福,服千万人之务”。中国国民党党史馆馆长邵铭煌认为孙中山的服务思想与今天大陆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相通的。

  邵铭煌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不管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认识到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创造经济的繁荣和人民幸福才是合格的政党。他表示,台湾长期以来按照三民主义的立国之本发展社会经济,让台湾人民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而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的生活大幅提高,“这些都是两岸逐渐靠近的具体表现。”

  1924年1月,孙中山先生亲自指定了《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其中的《实业计划》篇规划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建设。近些年,一些学者开始注意到,大陆的许多大型建设与孙中山当年的设想不谋而合。

  张海鹏对此的理解是,《实业计划》设计了中国建设的蓝图,包括交通、电力、城市、港口的建设计划,甚至提出了三峡大坝的设想。“但是这些计划在那个时代纯粹是一种理想,无法实现,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时期也无法实现,中国共产党人把它实现了,而且大大超过了孙中山的理想。”

  而在台湾的国民党人更是感到欣慰,邵铭煌觉得大陆的经济建设证明了《建国大纲》和《实业计划》的可行性,这是对孙中山最大的告慰。

  分析人士认为,两岸对于孙中山的共同理解占据了绝对的主流,孙中山思想在大陆和台湾的各自实践也是一种中国传统价值的回归,今天大陆喊出的“和谐”与孙中山的和平、互助主张有着很强的融合性,只要两岸能本着和平、发展的原则,两岸的政治前途也会水到渠成。

  张海鹏告诉《国际先驱导报》,现在两岸的学者对孙中山历史贡献的看法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对孙中山的“统一”和“发展”的理念没有异议,这对于中国的统一来说是有助益的。

  延伸阅读:

  台人眼中孙中山形象变迁:民进党让青年人认知混乱

  张荣恭: 孙中山先生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导师

  国际先驱导报:沿中山陵拾级而上

【编辑:吉翔
    ----- 台湾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