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厦门3月2日电 (杨伏山 李静)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的70多名涉海洋类高校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2日汇聚厦门大学,共同出席“两岸三地”创新型海洋科技人才培养论坛,探讨创新型海洋科技人才培养。
与会“两岸三地”专家学者围绕海洋科技发展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海洋科技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创新型海洋科技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方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其中,营造创新环境、强化通识教育、夯实专业基础、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培养模式等成为大家一致的呼声和共识。
据了解,目前中国内地涉海就业人员已接近3000万,海洋人才已达160多万,约占全国人才资源总量的2%。对于未来海洋人才的发展,国家海洋局人事司副司长周金弟说,将在人才总量稳步增加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人才素质和效能的提高,加强海洋领域急需紧缺人才队伍的建设,抓紧实施“泛海人才”发展战略。
台湾中山大学提出要发展成为以海洋为特色的一流大学。该校海洋科学学院院长刘金源教授说,“创新”必须建构在雄厚的“基础”上,但目前,在台湾,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海洋基础研究人才严重不足。为促进海洋教育发展,台湾专门出台了《海洋教育政策白皮书》,就海洋教育面临的问题、策略目标及具体策略等做出分析和规定。具体说来,其海洋教育策略包括建立推动海洋教育的基础平台、培育学生海洋基本知识与素养、提升学生及家长选择海洋教育与事业的意愿、提升海洋产业基层人才素质、提升海洋产业专业人才素质等。
论坛上,不少专家还跳出海洋的“圈子”,畅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认识和理解。
国际海洋环境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林群声直言,当今在一些大学中流行的一种观点是:希望学生大学期间完成从一名学生到专业人士的转变,为达到这样的目的,学校往往做了种种努力将他们塑造成专业人士,但是他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危险在于最终只是培养出了一个“机器人”——即只懂做而不懂想。
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说,当今,没有一个学科的人才培养可以像过去那样只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进行。一系列的变化促使我们在谈创新人才培养的时候,必须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对现有的管理体制、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等进行改革,唯此,才能使21世纪真正成为人才的世纪。 (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