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if]-->
|
|
|
|
|
台北市位于台湾岛北部,台北盆地中央,四周与台北县紧邻。面积272平方公里,人口262万。是全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为台湾第一大城市……[详细]
|
|
新北市由台北县升格而成,是台湾人口最稠密的县,一座座环绕着首善之都——台北市发展而成的卫星城镇,串连成广大而拥挤的商工农混合区……[详细]
|
|
大台中由台中县市合并而成。台中市是台湾第三大城市,面积163平方公里,人口107万,是台湾省中部的经济、文化与交通中心……[详细]
|
|
大台南由台南县市合并而成。台南市是台湾省最早兴起的历史名城,明清曾是台湾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在为台湾省南部最大的一座城市……[详细]
|
|
大高雄由高雄县市合并而成。高雄市是以重工业为主的重要港口城市,位于台湾省西南部,扼台湾海峡南口,是台湾南部的海路大门……[详细]
|
|
时间 | 发展阶段 |
1935-1945年 | 日本占台(1895)40年后,迫于国际形势和各方压力,于1935年举行了第一届市议员和街庄“协议员”的选举。而且是限制在“交税的25岁男子有选举和被选举权”范围内,民主的意义不大,最多是为日殖民政府的“民主”一种点缀。 |
大陆解放战争时期 | 二战结束,日本归还台湾。国民党当局重新划分台湾行政区为8县9市。直接选举用于最基层村、里长以及乡、镇(区)民意代表的遴选;间接选举用于省参议员和高层工职的选拔。 |
1950-1969年 | 国民党当局开放了省、县、市议员以及县、市、乡、镇长的地方公职选举。 |
“法统”危机后的民主恢复期 | 1969年台湾进行的“中央民意代表”换届选举中,国民党当局对“国民大会代表”“立法委员”“监察委员”进行了增选和补选。1972年制定《动员勘乱时期增加中央民意代表名额选举办法》,1980年5月14日公布《动员勘乱时期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简称《选罢法》),1983年7月8日修正《选罢法》。 |
全面选战时期 | 上世纪90年代李登辉上台后,大力推行“宪政”改革,公职选举基本全部开放。并且在1996年实现了台湾地区领导人的直选。详见台湾选举制度的历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