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再向高中生开大门? 科比经历激励年轻天才——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体育新闻

NBA再向高中生开大门? 科比经历激励年轻天才

2010年08月20日 09:22 来源:现代快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科比、詹姆斯、加内特、霍华德……这些大牌球员有一个共同点,当年他们都是以高中生球员的身份进入NBA的。如果科比考大学,没准他可以上牛津,但NBA就少了一个创意无限,不知天高地厚的孤胆英雄;如果詹姆斯先读大学再进NBA,或许NBA就会少一个富有创造力想象力的少年魔术大师。不过,在2005年之后,NBA联盟因为设定了年龄门槛,已经几年没有吸纳新的高中生球员了。

  日前,新上任的NCAA(美国大学体育总会)主席马克·艾默特表示:他对MLB(美国棒球大联盟)的选秀制度非常青睐,想让NBA效法美国棒球大联盟MLB的选秀制度,高中毕业球员即可选择入NBA,一旦加入大学就需要满规定时间方能参选。

  新官上任

  NCAA主席支持高中选秀

  2005年,NBA选秀历史上最后一年有高中生球员参与。华盛顿奇才中锋安德雷·布拉奇成为最后一个高中生球员,从此,NBA再无高中生球员。

  在2006年夏天,NBA对参加选秀的球员年龄进行了严格的限制:球员必须年满19岁才具备参加选秀的资格。而以往只要球员年满18岁便可参加NBA选秀,如此一来,许多完成高中学业的18岁球员将必须选择到大学待一年或到海外磨练身手,等到符合年龄限制后再挑战NBA舞台。NBA从此不见高中生球员。

  日前,新上任的NCAA主席公开反对NBA的“年龄门槛”限制,他要和NBA总裁大卫·斯特恩、NBA球员工会主席比利·亨特好好谈一谈,以期改变现状。

  在艾默特看来,NBA完全可以效仿MLB的选秀制度。他的建议是:在球员高中毕业后,可以进行自主选择,如果球员希望打球挣钱,补贴家用,那就参加选秀进入联盟,如果想继续念书,在大学里完善球技,也可以上大学,但是至少上3年大学,或者年满21岁才可获得选秀资格。这样的制度,无疑给了学生球员更多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我更倾向于职业棒球模式,在那个模式里,一个年轻人如果想打职业棒球,那么他们高中毕业就可以完成梦想,但他们一旦选择了大学生涯,那么他们至少要在大学呆上几年,或者年满21岁……这是个绝好的办法。”马克·艾默特确实很上心。

  棒球模式

  让NBA重新拥有高中生

  4年前,NBA宣布球员必须在高中毕业一年之后才能进入NBA。这样做的结果就是NCAA涌现出一大群“读一年就走的辍学生(一年肄业)”。

  在NBA球员年龄限制规定出台后,很多在篮球方面天赋异禀的年轻人,上大学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进入NBA之前在一个地方呆着,作为一个符合“准入”标准的“跳板”。很多年轻人头脑中的意识是,反正一年以后要走的,所以混成什么样都无所谓了。一年以后,大批有天赋的年轻人拍拍屁股走人参加选秀去了,留给大学的是一张张不及格的成绩单,和逐年下降的毕业率。

  因此,艾默特所提倡的“棒球模式”无疑更加科学合理,那些“几十年难得一遇的人才”,比如加内特或是科比,他们从高中直接跳入职业联盟就让他们跳吧。但是,剩下的绝大多数高中生必须要在大学待上2-3年,或是更长。这样,他们才能真正享有大学经历。

  当然,还要年轻球员理性地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不要为了一份合同而浪费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如果一个球员真的有实力,他第一年赚的美元,在他漫长的职业生涯里只占到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对高中毕业球员分流,是可行的。如果NBA能够采纳这个建议,球迷们将又有眼福一睹高中生天才的表演了!

  想法很好

  一旦实施会引起蝴蝶效应

  艾默特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媒体后,美国现任教育部长阿尔恩·邓肯表示支持,现在高等教育体制下关于篮球运动员的问题的确很多,更像是“一场闹剧”。他认为如果一名学生积累了足够的体育经验,并且成为职业运动员的可行性得到证实,(加入职业联盟)不失为“一段特别的人生旅途”。“在运动场上,他们会领悟其他地方无法给予他们的人生哲理。”

参与互动(0)
【编辑:刘通】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