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30日电(记者公兵)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李娜对观众席那“shutup(闭嘴)”的冲天一吼举世皆惊,原因是观众的高声欢呼让李娜将一个高压球打出底线,没能将与萨芬娜的半决赛拖入决胜盘。
2010年中网,李娜在发球局中错失自己的首个赛点后,冲着看台和主裁大喊起来,原因是李娜每打出一球,一名观众都会高喊。
2010年亚运会女团半决赛,李娜示意观众安静,因为每当李娜打出好球,兴奋的球迷就不由自主地发出欢呼声,影响了李娜的判断。
2011年1月29日,李娜创造历史的澳网女单决赛上,李娜在第三盘比赛跟裁判抱怨:“别让中国观众教我怎么打网球!”原因是他们大声说话干扰了正在专注比赛的李娜。
四项比赛都很典型,分别代表着顶级国际综合性运动会、中国职业网球赛事、亚洲最大的运动会和职业网坛顶级赛事。李娜一个不落,都“发了飙”,与其在澳网接受采访时的幽默、率直个性形成鲜明对比。
写到这里,或许有人以为这是要指责李娜。恰恰相反,需要批评的是中国观众的不职业。
李娜的幽默无疑是澳网的一大亮点,“老公给自己提供信用卡”、“老公打鼾影响自己休息”这种将私事与众人分享的率直和“无论胖或瘦、帅或丑都会一直爱你”,“我想要钱”的直白不禁让外国观众眼前一亮,或许他们还会发出“原来中国也有和我们差不多的运动员”的感慨。这不禁让人想起多数中国运动员接受采访时“感谢国家、感谢领导”的千篇一律的说辞。李娜就没这么说,她说的是“感谢团队、赞助商、老公”,很直白,很坦诚,却并不令人反感,因为这是她发自肺腑的感慨。
李娜的率直和幽默不仅为她赢得了观众的好感,而且还引来对手的模仿。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娜代表了中国运动员的新形象,这也是中国运动员应有的职业形象。想想看,目前在中国能堪称世界级体育明星的姚明、刘翔都经常妙语连珠,出色的语言能力似乎成为成长为国际巨星的条件之一。
但是,与李娜的“职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恰恰是中国观众的“不职业”。网球迷不是不能说话,但是比赛过程中突然冒出一嗓子恐怕让谁都会被吓得一哆嗦。这就如同一个京剧迷不合时宜的叫好让台上的花旦花容失色一样。
不仅是网球,中超足球比赛中球迷追打裁判、男篮联赛中球迷向场中扔矿泉水瓶、女排联赛中郎平被喊下课和冯坤被喊退役……中国观众的“不职业”在相当程度上存在。
不可否认,中国观众是热情的,是爱国的,是热爱主队的。但有时,个别观众因为不懂规则、不懂礼仪,好心却办了错事,不仅影响了选手和其他观众,还伤害了他所热爱的体育运动。
我们不能否定中国观众的热情,但随着中国体育沿着职业化的道路愈走愈远、愈走愈深,中国观众的“职业化”也应该沿着正确的轨道相应地前进。只有相辅相成的发展,才能为中国体育的职业化进程注入更强的动力。
李娜的突破,无疑给正向体育强国转变的中国的职业体育发展提供了思考,但同时,值得思考的还应有如何提高中国观众的职业素养。
参与互动(0) | 【编辑:卢岩】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