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中国青年报:中国足球的人才谜局

2011年02月17日 15:5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就在中国足球后备人才储备呈持续萎缩态势的同时,中国足球人才“出口”却显现出不错的势头,特别是低龄化、草根化趋势明显,让人冷不丁一头雾水。

  譬如赴韩国K联赛踢球这件事。之前留韩的李玮峰、冯潇霆、万厚良和阎嵩等人,不管水平高低,基本上都是在中超联赛中有不小知名度的成熟球员。今年率先和韩国球队签约的黄博文,早在两年前就入选了国家队。但这几天先后签约的两位则不同,不仅年纪轻,而且在中国足坛还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一位是19岁的前重庆球员白子健,一位是曾在南京有有解散后无处踢球的许青山。

  这两位“小人物”在中国足坛的痕迹很浅,基本上属于电影里那种挤在最后一排完全看不清面目的群众演员。否则,许青山也不至于因为找不到下家才托关系转道韩国另谋生路。但偏偏这样两个极不起眼的中国球员,却都被韩国俱乐部招至麾下,甚至在韩媒眼里有如获至宝之感。

  之所以会被相中,除了无需支付转会费和身为朝鲜族无语言障碍这两个先天优势外,球员自身的能力无疑是过硬的,至少具备了成为K联赛职业球员的入门条件。而如此资质的球员,为何在中国足坛却面临无球可踢的尴尬呢?

  重庆力帆相关人士对此的解释是,白子健“不够意思”,半年前借口读书离队,没想到半年后加盟了K联赛。但如果年轻的小白果真被视为可造之才,力帆恐怕也不会如此轻易放手吧。至于当年挂牌价仅5万元且有商量余地的许青山无人问津,背后折射的是中国足球人才过剩还是其他,想必明眼人早已心知肚明。确实,连后来成长为法国国家队绝对主力的维埃拉,都曾在中国足坛被当成水货,错过几个自产的“小人物”委实算不上新闻。

  更何况,人才流动本是常态,“借鸡下蛋”亦非坏事,中韩球员最近几年你来我往,“人才进出口贸易”也搞得相当热闹。问题是,人家用咱们的球员通常是“免费派送”,而我们引进人家的球员,价钱却高得惊人。更要命的是,中国足坛的不少所谓职业俱乐部似乎永远“不差钱”,就喜欢砸大钱买大牌,对花时间挖掘和培养有潜力的年轻球员根本不感冒。

  不识货可以视为个别人眼光有限,但懒得在梯队建设上下功夫,那就是俱乐部的短视之举了。中国足球沦落至此,此类短视行为绝对脱不了干系。

  希望中国足坛多出几个小白小许,也希望中超能够吸引更多的高水平老外“屈尊”,当然,最希望的还是咱们的联赛能够培养也能够留住可造之材。

  中国足球并不是不缺人才,但最缺的还是留住人才的吸引力。

参与互动(0)
【编辑:卢岩】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