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埂的天,蔚蓝、宽广,却扫不去上海女足队长高燕心中的那丝愁云。
春城气候宜人,训练之余,高燕的心一直牵挂着浦东下南路上那个只有40平方米的家。少小时父母离异,高燕和妈妈相依为命,过得也算平静。可5年前,母亲突然患上尿毒症,从此家庭的经济重担都压在了这个姑娘身上。
日前在海埂基地,面朝滇池,高燕敞开心扉,向本报记者吐露心声,“不踢球的那一天,我想把我的肾捐给妈妈。”
晴天霹雳
高燕的足球生涯从9岁起步,妈妈一路相随,风里来,雨里去,护着她走上足球之路。十几年来,只要女儿在上海比赛,妈妈肯定到场观战。
女儿的球越踢越好,妈妈喜上心头。但母亲最看重的,还是培养孩子的品性。周末回家,高妈妈都要不停地叮嘱女儿要多关心队友,遵守队规。当然,高燕打小就很争气,从区体校、市少体,到上海女足,队长的袖标始终挂在她的臂上。
1999年是中国女足的分水岭。从那以后,中国女足开始走下坡路。可2004年是个例外。当时,高燕和队友在世青赛半决赛上,成功盯住了玛塔和克里斯蒂安尼,最终把世青赛银杯带回祖国。商瑞华时代,她还披上了国家队19号战袍,更让母亲骄傲。
2006年5月,高燕阿姨的一个来电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当时,高燕正在韩国参加俱乐部比赛。阿姨电话里告诉她,妈妈生病了,但没说明具体病情。心急如焚的她回到上海后,直奔医院,见到浮肿得不成样子的母亲,呆呆地站在了病房中央。“我妈妈到底怎么了?”她含泪找到医生。“你妈妈得的是尿毒症。”“不可能!”她根本不敢相信,妈妈平时体格强健,印象里连感冒都没有过。
撑起家庭
妈妈确诊时,高燕只有21岁,正是贪玩、好动的年龄。按规定,女足每周放假一天,队友们回了家,“疯”还来不及,可高燕走出东方绿舟便横穿上海,直奔浦东的家。放下书包,就开始照顾母亲,整理房间,把一周剩下来的衣服都洗干净……
对于高燕一家,最难的是妈妈刚生病的那段日子。因为没有稳定的工作,高妈妈月收入不过数百元,住进医院,第一笔治疗费就是4万元的“天价”。拿到单子,高燕二话没说便把此前积攒3万元钱全部取了出来。“还是不够,怎么办?”母女俩为难了。后来,还是当时的领队孙琦敏解囊,才帮助她们渡过了难关。
尿毒症的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医药费逐渐累加,高燕当时一个月也就两三千元,从不开口向人借钱的高燕,不得不一次次向亲戚朋友求援。不过,每次她只要一拿到工资,马上就去还钱,从不耽搁。这些年下来,高燕为母亲至少付了30万的医药费。
长时间做血透,高妈妈的手上鼓起了3个大血包,每次输液需要8小时,特别慢。一次,母亲住院,女儿打完联赛,从机场直接奔到病房陪护。从晚上12时到次日早上8时,小姑娘几乎没合眼。太阳还没出来,高燕终于熬不住,发起高烧,跟妈妈成了病友,一道吊盐水。
坚强妈妈
每一周,高妈妈除了要自己去医院血透三次,还得吃下五六十瓶药物。卧病5年来,高燕从没见母亲在她面前流过一滴眼泪。“妈妈是个坚强的人,所以我也有一颗坚强的心。”
有一次,高妈妈手术,女儿在日本比赛。出国前,她和妈妈说好,术后要通电话。可当天左等右等,等来的却是阿姨的声音。“当时,我心里就有点疑虑,说好了妈妈打电话给我的,是不是手术没成功……”她开始胡思乱想。
果不其然,高妈妈伤口在缝合时出了点状况,血流不止。深夜,高妈妈刚清醒一点,便挣扎着起身抓住手机,告诉女儿要安心踢球,妈妈没事。结果,电话一撂下,高妈妈便被推进重症病房,做了一天里的第二次手术,才脱离危险。
和疾病抗争的这些年,高妈妈多次接到病危通知书。2009年全运会,高燕随队征战,高妈妈深知这场比赛的重要性。可病魔再次来袭,她又一次被送上手术台。
妈妈又一次战胜病魔。术后,高妈妈身体刚刚好转一点,便在亲戚的陪同下,赶往青岛看女儿的比赛。“后来回到家时,我才知道妈妈又拿到了病危通知书,心里很难受。”
等待那天
现在,高妈妈已经正式退休了,月收入一千多元。而且,她还办理了大病医保,母女俩总算能喘一口气。
尽管有了一定的保障,但高妈妈目前每月光血透、买药两项开销,就在4000元上下,母女俩艰难地维持着生计。“每次看到妈妈咽不下饭,我也吃不好。见到妈妈比我吃得多时,我心里特别开心。”对于妈妈,高燕只希望她每一天都能高高兴兴。“因为只有她快乐,我才快乐。”
2013年是全运会年,也是高燕在球场上奔跑的第20个年头。绿茵场上的峥嵘岁月,她入选过中国女足,参加了东亚四强赛、阿尔加夫杯,还获得过女超联赛的最佳球员、入选足协杯最佳阵容。在高燕家,她获得的奖杯、奖牌,一个橱窗都装不下。“其实,在足球场上,我已经很知足了。现在唯一的遗憾就是,家里少一枚全运会金牌。”2013年是沈阳全运会,也是她实现梦想的最后机会。
“我希望梦想能够成真,2013年把全运会金牌带回家。然后退役。等到我不踢球的那一天,我想把我的肾换给妈妈,帮她战胜病魔。”说这话时,高燕的眼睛,盯着远方,非常平静。(记者 钟喆)
参与互动(0) | 【编辑:赵彧】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