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鼎盛期结束似已在眼前 中国花滑创业难守业更难

2011年05月05日 10:1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结束了莫斯科世锦赛后,中国花滑队于昨天回到北京,这可能是近几年来中国花滑队最失意的一次世锦赛之旅,除了庞清/佟健在双人滑项目上获得一枚铜牌外,其他各项参赛队员的成绩均在十名开外。尽管国家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任洪国今天下午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中国花滑队在下届冬奥会上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中国冰迷已经预感到中国花滑的鼎盛时代即将结束。

  夺得世锦赛铜牌,对于冬奥会亚军庞清/佟健来说并非不能接受。不过,一个计划中的求婚仪式却就此化为泡影,这多少让佟健有些遗憾。在去年冬奥会结束后,庞清、佟健的恋情公开,佟健一直期待用一种最浪漫的方式向庞清求婚,此次世锦赛无疑给两人提供了一个好机会,但前提是,这对目前世界双人滑赛场上年龄最大的队员必须获得冠军。

  佟健还有另一个想法,就是同样用一枚世锦赛冠军作为送给恩师姚滨的生日礼物。虽然对于他俩来说世锦赛冠军早已不算稀罕,但世锦赛的比赛时间正好赶上姚滨生日,这还是第一次。

  在任洪国看来,可能正是因为佟健的想法太多,才导致他在双人滑自由滑比赛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失误,对于竞争激烈的花滑选手来说,这样的失误是难以弥补的。

  也正因为庞清/佟健不是输在技术上,所以任洪国并不认为中国双人滑的水平下降了,“如果不是失误,庞清/佟健还是有能力争得冠军的。另外,这次比赛我们还有两对世界排名靠前的选手没去参赛。”

  这两对选手分别是2006年都灵冬奥会双人滑亚军张丹/张昊,和2010~2011赛季世界花滑大奖赛总决赛第三名隋文静/韩聪。

  张丹/张昊因伤病缺席了本赛季的所有比赛,目前仍在恢复中。隋文静/韩聪则因为年龄太小,尚不具备参加世锦赛的资格。

  任洪国表示:“张丹/张昊和隋文静/韩聪这两对选手都具备获得世界大赛前几名的实力,如果加上他们,中国队目前在双人滑项目上仍然具有较强的整体实力。因此,如果看到中国队在此次世锦赛上只得了一枚铜牌,就对中国花滑项目的未来感到悲观,未免有些过虑了。”

  实际上,在任洪国看来,中国花滑此次还在世锦赛女单项目上有了宝贵的收获,“参加女单比赛的耿冰娃虽然只拿到第18名,但应该看到,作为一名年轻选手,她的进步很快。”在中国队去年从美国聘请回前国家队著名教练李明珠后,耿冰娃、李子君逐渐显现出优秀花滑选手的潜质,中国花滑在短期内出现第二个陈露或许还十分困难,但女单项目近十多年来长期徘徊不前的状况却有望改观,“我们相信,中国女单选手有望在下届冬奥会上进入前十名。”任洪国表示。

  第十名的成绩看起来似乎不太起眼,但对于花滑运动来说,希望年轻选手在短短几年里从二三流水平跻身到世界前三名,无疑是天方夜谭。“每一名能在冬奥会上夺取奖牌乃至金牌的选手,其成长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说,他们在世界大赛的成绩都是一个逐渐递进的过程,绝不可能出现某个选手一鸣惊人的情况。申雪、赵宏博最终能在冬奥会上夺金,也经过了十多年的磨练。”

  花滑运动员这种难以撼动的印象分准则,决定了各个项目有实力夺得下届冬奥会奖牌的选手被锁定在极小的范围内。任洪国说:“比如,在双人滑项目上,能夺金的也就是三对选手:中国的庞清/佟健、德国的萨维琴科/索尔科维和俄罗斯的沃洛索扎/塔兰科夫。中国的张丹/张昊夺金很难,但具备夺得奖牌的实力。”这种印象分准则,也意味着在申雪/赵宏博、庞清/佟健、张丹/张昊之后,中国年轻一代花滑选手必将经过一个以上的奥运周期才能真正成长起来,但就此判断在老将逐渐离去后中国花滑就将从顶峰跌回谷底,也有些杞人忧天。任洪国表示:“从年轻选手现在的成长情况看,我们并不担心会出现后继无人的情况。”

  真正令人担忧的,是中国花滑的薄弱基础在短期内很难改变。任洪国说:“中国队从培养出申雪/赵宏博至今,双人滑项目算是具备了一定的整体实力,其发展历程也不过一二十年,可以说,申雪/赵宏博是出了成果的第一代人。相比欧美国家,如俄罗斯,他们开展花滑运动的历史已超过百年,培养出世界冠军、奥运冠军已经有十几代运动员。对比花滑运动的群众基础、项目的影响力、后备人才的厚度等条件,我们和欧美国家也是差距巨大。我们每一次在世界大赛上取得好成绩,都可以看作是‘虎口拔牙’。”

  任洪国说,也正是因此,中国花滑项目的未来发展,很难谈得上保持优势,因为我们实在是没什么优势。同样是奥运夺金项目,中国花滑的基础与乒乓球、羽毛球和体操等传统优势项目根本不能同日而语。但我们也不妄自菲薄,因为在这样薄弱的基础上,中国花滑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本报北京5月4日电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卢岩】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