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李娜火暴性格曾抹黑形象:炮轰过领导怒斥过球迷

2011年06月05日 05:3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李娜在今晚举行的法网女单决赛中,以2∶0战胜对手,夺得冠军。五星红旗首次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声中升起在罗兰·加洛斯球场。李娜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女运动员。

  李娜似乎并不具备成为最伟大的女运动员的潜质——她从事的网球运动在中国是尚属“小众运动”,她从未拿过奥运会冠军,她的火暴性格曾给她的形象抹黑,她炮轰过领导、怒斥过球迷……

  但反过来看,李娜却拥有成为中国最伟大女运动员的独特优势——网球是全球职业化程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体育项目之一。网球四大满贯赛事女单冠军的国际认可度,远远大于中国传统优势项目的奥运会冠军。国内外舆论基本都会认为,中国选手在网球上取得大满贯赛事单打冠军甚至亚军的含金量要比部分项目的奥运会冠军更高。李娜的火暴性格也塑造了她的鲜活个性,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有怒的凡人李娜,而不是高高在上,被刻意保护、伪装和神化的李娜。

  可能正是这些原因,让李娜的一鸣惊人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却又合情合理。这位迅速在全球走红的中国体育界新的旗帜性人物,很难像此前中国很多著名女运动员那样,用几个正面的形容词就可以作出全面评价。在李娜身上,有太多受中国体育界主流价值体系排斥甚至反感的元素,但这些却可能是促成李娜获得成功的关键。

  5年前的多哈亚运会上,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对李娜的严厉批评,至今仍令记者记忆犹新。孙晋芳对作为中国队头号单打选手的李娜在女单和女团两个项目上的失常表现感到气愤,批评她“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不能顶上”。当时,有关中国女网队员渴望“单飞”的报道已经时常见诸报端,李娜、彭帅等以单打见长的选手尤其希望获得个性化的教练指导和赛事安排,但集体行动的中国女网国家队显然不可能提供这样的条件。李娜心中的郁气无法抒发,自然会在大赛中体现出来。

  李娜并不擅长掩饰自己的情绪,这也是早几年李娜在大赛中时常崩盘、大赛成绩时好时坏的原因。过去,也常有媒体抱怨李娜很难接触,因为李娜一旦在比赛中不顺或输球,赛后接受采访时很有可能把怨气撒向媒体记者。当然,现场观看过李娜比赛的观众可能更有切身体会,如果有观众因为说话或是走动惹怒了李娜,她会毫不客气地向观众席怒吼。

  不过,当心情舒畅、心态放松时,情绪化的李娜则会获得额外的战斗力。通过李娜在本届法网的四分之一决赛和半决赛的表现就可以看出,当李娜以良好的心态投入比赛时,她的失误率之低令任何对手胆寒。她主动进攻能力强、正手和底线技术好的优势也可以完美地展现出来。

  李娜的丈夫姜山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后被破格选入国家队当教练,这在当时还引起了国家队部分教练的不满。所有人都知道,姜山进入国家队的主要任务是可以凭教练兼丈夫的身份给李娜提供技术指导并改善她的情绪。从此以后,在李娜的比赛现场,人们常常可以发现一个人默默忍受着李娜的“狮吼”,最尴尬的时候被李娜骂得被迫离场,但姜山曾说:“我可以理解她,李娜就是这个性格,她的情绪不能被压抑着,让她发泄出来就好。”

  武汉人李娜的这种火辣性格,使她总有惊人之举。2002年至2004年期间,李娜曾退出国家队。国家队相关教练曾以李娜身体不好来解释她当时离队的原因,但知情人都知道,李娜因为性格原因曾与国家队有关领导的关系紧张。

  李娜并没有参加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那届奥运会上,中国女网历史性地夺得了一枚双打金牌。但这届奥运会结束之后,李娜就在新任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的邀请下重返国家队。李娜的身体条件在国内女网选手中出类拔萃,尤其是其力量强、基本功扎实的优势使她成为中国女网单打选手中不可多得的人才。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后,中国女网的发展战略从主攻双打转为以双打为主、兼顾单打,这也为李娜重新受到器重创造了条件。

  不过,李娜并不会因为孙晋芳的慧眼识珠而对其收敛自己的脾气。2005年江苏全运会之后,以彭帅遭到短暂封杀为导火索,中国女网队员首次公开提出了“单飞”希望。在此期间,李娜也或多或少表达了自己对当时国家队的管理体制的不满。

  北京奥运会后,中国女网翻开了新的一页。“单飞”政策正式实施,李娜从此获得了个性化的教练、服务团队,制订了满足个人需求的年度参赛计划。业内人士通常只是把李娜等中国队员“单飞”看做是这些运动员在竞技生涯的最后时期为个人赚得经济回报的机会。很难想象,李娜却在这一政策下如鱼得水,迎来了竞技成就的最后绽放。如果不是这迟来的辉煌,谁能想到,在最终用来评价李娜的词语中,除去亚洲一姐、技术出色、脾气火暴、争议人物等之外,还会加上“中国最伟大的女运动员”的字样呢?本报记者 慈鑫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