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新科“九球天后”付小芳:台球改变了我的一生

2011年06月30日 18:41 来源:外滩画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科“九球天后”付小芳:台球改变了我的一生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专访现WPA世界排名第一付小芳

  新科“九球天后”

  文/莫书莹 编辑/ 张一阳 图/覃斯波

  几周前,23岁的付小芳在“2011浦东唐城-星牌杯” 世界九球中国公开赛中夺冠,成为中国第一位世锦赛、公开赛双料冠军,排名晋升至世界第一。这个出生于河南兰考的女孩,14岁辍学,17岁只身前往北京,过着一边打工、一边训练的日子。两年前,比她小5岁的师妹刘莎莎率先夺得世界冠军后,付小芳靠着一股“狠”劲,渐渐成为继潘晓婷之后新的九球“一姐”。在教练张树春眼里,属于付小芳的时代真正到来了。

  北京的付小芳台球俱乐部,距离鸟巢仅10分钟不到的路程。周末下午,俱乐部里人声鼎沸。放眼望去,占据了写字楼整整一个楼面的俱乐部内,几乎没有一张台球桌是空置的。四周的墙壁上贴满了这间球房年轻主人的巨幅海报——一位年轻女孩手持球杆在球桌前冷静击球,或是捧着奖杯笑颜如花。

  这是女子九球世界冠军付小芳目前开设的唯一一家台球俱乐部。用她的话来讲,开这家俱乐部的目的很简单——让始终飘泊在外的自己每次回到北京就有一个根据地。在北京奋斗了六年,这位中国女子九球的新一代美女代言人号称目前依然没钱买房,但至少每次回到这个俱乐部,便有了一种回家的感觉。

  “你们也是,到了这里就像回到家一样,不要拘束。”她走出办公室一边招呼我们,一边抚着额头打哈欠。自几周前在“唐城 -星牌杯” 世界九球中国公开赛中夺冠后,她的时间表始终排得满满当当。这是 23 岁的付小芳职业生涯的第二座世界冠军头衔,并让她成为了中国第一位世锦赛、公开赛双料冠军。与此同时,凭借这次的比赛积分,在刚刚公布的WPA女子花式九球世界排名表上,付小芳顺利晋升至世界第一。

  “神秘,冷艳”是媒体给予付小芳的评价——她常常在比赛中不苟言笑,霸气外露。这位出生于河南国家级贫困县的女孩,骨子里藏着一颗坚韧的心。因为家境不好,她14岁辍学,在叔叔的引导下开始打球,17岁不到便只身前往北京,过着一边打工、一边训练的日子。

  “台球改变了我的一生。”付小芳告诉我们,在她的家乡兰考,自己绝对是个异类。前几年回家过年,付小芳发现许多同学都已结婚生子。“如果不打台球,我也应该过上了类似的安稳生活吧。”她感慨道,“不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梦想。对我来说,台球就是我的人生,登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才是我最幸福的一刻。”

  姐妹

  付小芳台球俱乐部的VIP室内,三面墙壁都贴满了超大尺寸的照片:两个大眼睛,竖着高发髻的姑娘穿着同一系列的浅色小礼服,手持球杆或坐或卧。如果不仔细分辨,人们会觉得这是一对双胞胎。

  “许多人都说我们长得很像。在比赛的时候,观众们甚至分不清楚我们,”刘莎莎走到照片前,仔细端详了一番说,“其实我们很不一样。你瞧,我姐多会摆姿势,我在镜头前就紧张。”

  18岁的刘莎莎与23岁的付小芳,是中国台球界最出名的一对姐妹花。2009 年沈阳世界女子九球锦标赛决赛时,当时只有16岁的刘莎莎在决赛中开局不利,最后上演连胜8局的惊天大逆转,以9比5击败头号种子卡伦·科尔。看台上一名年轻女子最为激动,她整场都在为名不见经传的莎莎高声呐喊。她就是刚刚在四强比赛中惜败的付小芳。

  对于付小芳来说,看着比自己小5岁的刘莎莎,就 像是看着过去的自己。她还记得 6 年前的一天,远在河南的妈妈给自己打电话说,老家隔壁邻居有个不爱读书的小女孩,准备到黑龙江佳木斯投靠自己开球房的叔叔付中郎。她大约知道,这个叫做刘莎莎的女孩也要走上与自己相似的道路了。

  当时已经在北京的付小芳拜在全国冠军、国家队队员张树春门下练球,虽然拿了好几个国内冠军头衔,但她依然要靠陪别人打球赚生活费。既要训练、比 赛,又要打工的生活,对于一个不过才17岁的孩子来说,充满了外人难以想象的辛苦。“有的时候已经睡下了,球房的工作人员又来敲门。有人慕名找付小芳练球,她不得不再从床上爬起来,洗把脸继续工作。”张树春说道。

  与此同时,远在佳木斯的刘莎莎开始在球房当服 务员。每天,她一边擦拭球桌,一边望着四周墙壁上 丁俊晖、亨德利、奥沙利文的照片想:“有一天,我也能跟丁俊晖合张影就好了。”

  刘莎莎当时没觉得自己非得当职业球手。她认为在球房工作也不错,练好球技的意义在于,能有更多客人找她当陪打,一个月能有一两千的收入,“以家乡兰考的标准,这是绝对的高薪了”。

  付小芳无法认同刘莎莎的想法。她给莎莎描绘了一副更美丽的景象:“以后我们穿一样的衣服,梳一样的马尾辫,拿一个牌子的球杆,一起比赛。”为帮助妹妹增进球技,付小芳跑到张树春跟前,请求师傅也收妹妹为徒。“我当时被她们之间那种特别纯粹的感情打动,觉得这两个女孩很懂事,很不容易。”并没有收徒意愿的张树春,最终同意收刘莎莎为徒。

  与姐姐一起练球后,刘莎莎彻底被付小芳的拼劲震撼了。“她总是第一个到球房,最后一个才走,每天大概要练10多个小时。有时我困得不行,只能跟她说,姐我不行了,你练球太狠了。”付小芳则叮咛妹妹:“你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能吃苦。我们以后还要一起比赛呢。”

  或许是与付小芳待得时间久了,刘莎莎的身上也发生了一点一滴的变化——她不再想当球房的打工妹了。“当时我姐进入国家队,我特别羡慕她穿的比赛服,后面印着大大的CHINA,特别帅。”刘莎莎说道。

  2007年,国家队在上海集训,付小芳带着刘莎莎在四平路的一个台球俱乐部里找了一间宿舍住下。“当时的条件非常差,我们两个只有一张下铺的床可以睡,我好几次早上起来都发现自己被莎莎踢到了床下。”付小芳一边回忆,一边微笑。

  在 2009 年沈阳世界锦标赛上,刘莎莎一战成名,成为女子九球世锦赛历史上年纪最小的世界冠军。第二年,姐姐小芳也赢得了世界女子九球锦标赛冠军。姐妹俩的故事在兰考当地引起了轰动。“那一年春节回家,大家还组织了一个秧歌队边唱边跳来欢迎我们。”付小芳说道。

  如今,付小芳已为姐妹俩设定了一个新的短期目标:再过两个月,2011年女子九球世锦赛又将在沈阳开打,“如果再能拿下一个世界冠军就牛了,这将是我第三个世界冠军头衔;如果是莎莎也很不错,是她的第二个”。

  她回过头,看了一眼坐在沙发上玩手机的妹妹:“听到没有,刘莎莎,所以你一定要好好打!”

  师徒

  自几周前付小芳在“唐城-星牌杯”世界九球中国公开赛中夺冠,张树春的手机就一直处于极端忙碌的状态。亲朋好友们恭喜的电话,媒体请求采访的电话,赞助商的商业活动邀请络绎不绝。

  除了教练之外,张树春目前还担任付小芳、刘莎莎的经纪人,以及付小芳台球俱乐部的总经理。张树春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到付小芳时的情景。2004 年的一天,一位自称来自黑龙江的男人,领着一个女孩找到张树春所在的俱乐部。当时,张树春是国内小有名气的台球选手,赢得多次全国比赛,时常有些人慕名而来找他指导。但这个男人却显得有些特别,他并没有提要求拜师学技,只是整天带着小女孩混迹在俱乐部里,与张树春打球、吃饭,聊天。

  一个多月过去了。终于有一天,付小芳开桌球店的叔叔将小女孩正式交到了张树春手里:“兄弟,我观察了你一个多月,你是个好人。我要走了,我把这女娃娃交到你手上,放心。不过只有一点,我们小芳家里穷,没钱。你看这学费的事,能不能缓一缓?”

  热爱台球,颇有些江湖义气的张树春心头一热,立马答应了。就这样,16岁的付小芳独自一人留在了北京。“她是那种特别听话、懂事的孩子。”张树春回忆道。

  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师徒两人的经济条件都不好,有时遇到朋友拜访,好客的张树春总会邀请友人外出吃饭。每当这个时候,细心的小芳都会主动拒绝一起前往。“‘师傅你们去,我在球馆吃饭。’其实她是想给我省钱。”张树春说道。

  付小芳的家乡、河南兰考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那里最出名的人物,是前县委书记焦裕禄。

  而现在,当地的绝大多数居民还是依靠务农为生。付小芳的父母也是农民,家境算不上好。初中毕业那一年,最疼爱自己的爷爷过世,付小芳看着家里情况日渐艰难,便决定辍学打工赚钱。

  向来老实顺从的女儿,第一次给自己拿主意就做了如此惊人的决定,着实把父母吓了一跳。妈妈哭着求她不要放弃学业,家里的亲戚朋友、学校的老师来了一次又一次,劝她早日返回学校。但执拗的小芳坚持自己的主张:“在学校的时候我读书也不是很好,将来或许在(读书)这条路上不会有很大的出息,那不如给家里省下学费,做点别的。”

  这时候,远在黑龙江开球馆的叔叔打来了电话,建议说与其让孩子终日在家闲逛,不如先到黑龙江球馆帮忙。“叔叔说,如果孩子有天赋在这一行发展,将来的前景会非常好。”付小芳说道。当时,潘晓婷、丁俊晖初出茅庐。

  虽然当时并不知道台球是什么,但从小喜欢跑步的付小芳一听是项体育运动,就满口答应要试一下。她在叔叔的球馆待了两年多,每天一边帮着婶婶摆摆球桌,一边跟随叔叔练球。叔叔对小芳说:“你还小,可以先练一下,如果真有天赋,我们就去北京找最好的教练。”

  付小芳逐渐了解并真正喜爱上了台球。有空时,她一遍又一遍地观看亨德利、戴维斯等著名斯诺克球员的比赛视频。不过,说到那时候自己最喜欢的球员,还是奥沙利文,“我喜欢他的进攻,犀利,快速,看他打球真的很爽”。

  从黑龙江来到北京,付小芳跟着师傅张树春一边训练,一边在球馆靠陪打赚钱。“做陪打的工资是按小时计算的,每小时 20 块。一个月也有三四千的收入,可以支付生活费以及比赛的费用。”付小芳说道。

  付小芳还记得,在2005年之前,国内的球市很冷清。国内的比赛很少,球员又没有钱到国外比赛,所以她听师傅的话,把每一次陪打都当作是比赛来打,积累经验。正因如此,付小芳每次陪打都拼尽全力,渐渐有了“球风凌厉”的称号,指名找她做陪练的客人越来越多。

  2006 年后,随着潘晓婷、丁俊晖等人开始在国际赛场崭露头角,斯诺克与台球运动第一次受到国人的集体关注,越来越多的赛事在国内举办,付小芳也等来了事业的春天。

  在北京最初的三年里,付小芳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黑八球上。2006年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前,付小芳才转打九球,在“三体会”上代表黑龙江参赛黑八和九球,分别得了第4和第6。此后,她在各种国内比赛中频频胜出,大有打遍天下无敌手之势。不过,由于经费原因,她出国参加国际级别比赛的机会始终很少。“这也是付小芳的名气始终不及潘晓婷的原因。”有人这样评价说。

  “小芳本来就属于那种想得比较多的人,所以她在球桌上考虑问题比较全面,属于攻守合一型的运动员。随着这几年的磨练,她的技术正开始走向全面。”在张树春眼里,属于付小芳的时代真正到来了。

  对手

  2009年本该是属于付小芳的一年。那一年,中国长春首次承办女子九球世界锦标赛。对于付小芳来说,这意味着不出国门,不用承担高昂的国际比赛费用就可以有机会拿世界冠军。她与师妹刘莎莎都报名参加了那年的比赛。赛前,相比第一次打世锦赛的莎莎,付小芳自然受到更多的关注。张树春给姐妹俩制订的比赛目标是:“莎莎进16,小芳争冠军。”谁也没想到,在那一年世界锦标赛上,肩负重任的付小芳止步四强,倒是16岁的刘莎莎一路过关斩将,在决赛中超水平发挥,夺得了冠军。

  2009 年世锦赛之后的一段时间,付小芳一方面为妹妹莎莎高兴,一方面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焦虑:“那时我时常想,妹妹只有16岁,练球才两年就拿了世界冠军。我已经21岁了,拿了那么多全国冠军,却总无法突破,将来怎么办?” 

  “与莎莎的大大咧咧的性格不同,小芳一直是个心思重的女孩,有时候情绪的确容易影响她比赛时的发挥。相比之下,莎莎在这方面就稳定许多。”张树春评论说。付小芳说自己是那种将压力放在心中的人。在对前途最焦虑的那段时间,她在自己心中植入了一个小人,每当压力和焦虑来临,她总选择跟心里的小人讲话,而小人则回答说:“没关系,输就是输了,输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在接下来的上海公开赛中,付小芳同样在四强比赛中以8比9 输了比赛,但那时的她却能更淡定地面对再一次冲击世界冠军的失败。从 2009 年至2010 年,付小芳进行了比之前更艰苦卓绝的训练,“别人练多久,我非得要再多练一个小时”。她暗自给自己下了命令,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技术问题。“如果是今天练不好,就明天接着练。一定把问题解决了不可。”付小芳说。

  2010 年,世界九球锦标赛在沈阳进行,相较于一年之前成熟许多的付小芳轻装上阵,“我想只要没有把一年的训练白费,充分发挥自己就行”。放下包袱后的付小芳在比赛中一路稳扎稳打,四强争夺中赢了师妹刘莎莎,决赛中击败女子九球前世界第一的美国人费雪尔。用张树春的话来说:“那一次,小芳赢得完美。”

  而在今年6月的“唐城-星牌杯”世界九球中国公开赛上,付小芳在决赛中对阵当时WPA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选手陈思明。那不是一场容易的比赛:付小芳在第一局清盘后就被陈思明反超两盘,接下来两人开始了互相对清台的胶着状态。在决赛进行到最关键的阶段,胜利女神终于站在了付小芳一边。比赛结束后,她走上前去与陈思明握手,半开玩笑地说道:“姜还是老的辣吧。”

  经历了几年的大型国际比赛历练,现在的付小芳开始用一种全新的心态对待比赛:“如果是与中国选手比赛,那我肯定是放松的,反正即便我输了,还有其他人可以继续为国争光;如果是与外国选手比赛,我就会紧张一些,觉得自己有责任替之前输给我的中国选手赢得比赛。”

  作为一名体制外的女子九球职业选手,付小芳的这种心态多少令人有些惊讶,而她自己却认为理所应当:“我个人从2003年开始正式进入中国台球界打比赛,2006年打九球,2007年之前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去拼,但各方面的压力非常大,中国台球的氛围也不是很好,不是那么团结。2007年中国国家队成立,进入国家队后,我终于感觉有了一些依靠,许多比赛的经费由国家队负责;另一方面,台协也积极引入了不少赛事,给所有球员提供更多打国际赛事的平台。如果不是有台协,就不会有我们所有球员的现在。我讲这句话是出于真心的。”

  虽然成功晋升WPA世界排名第一,但付小芳的国际影响力还无法与“9 球天后”潘晓婷相比。28岁的潘晓婷虽然有着未能登顶WPA 排名第一的遗憾,但她曾在代表世界女子九球最高赛事的WPBA(( 美国女子职业9 球联盟)巡回赛中获得过分站冠军和年终总决赛冠军,并与丁俊辉一起成为了中国台球界的旗帜性人物。相比之下,仍然立足国内赛事的付小芳还未参加过WPBA 巡回赛。虽然沈阳、上海、北京先后申办到了世界顶尖的比赛,但对于一名职业运动员来说,去美国无疑能有更多的锻炼机会。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