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中国体育失去领军人物 体坛姚明空白由谁弥补

2011年07月10日 09:05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姚明篮球生涯的终结,散落开无数青春的记忆。 姚明退役,一个偶像时代结束,这之于NBA、之于中国体育都会留下一声长长的叹息……

  在2002年姚明登陆NBA时,没有人会预想这一天。

  昨天,多方消息证实,姚明告别征战9年的NBA,将在20日亲口告诉外界“未来个人事业发展规划”。姚明的舞台,不可能只有篮球这一面。20年后,你也许会看到一个在不同领域都长袖善舞的他。然而,姚明篮球生涯的终结,依旧散落开无数青春的记忆。

  从此以后,我们关注NBA会留下长长的叹息,因为像姚明这样的中国“符号”,很可能未来20年不会再见。中国篮球从此再无标杆性偶像,无数拿起篮球憧憬美国梦的少年们失去了追逐的目标。中国体育,从此挥别了最具国际化符号的超级偶像。

  姚明退役后,谁来填补他的空白?

  NBA郁闷

  收视率锐减 再难有“中国奇迹”

  姚明对NBA的影响不言而喻。2002年姚明加盟火箭后,中国人开始关注大洋彼岸的NBA,数不清的年轻人拿起篮球,他们希望成为第二个姚明。中国企业的广告开始出现在NBA的球馆里,NBA在中国市场的收入成为美国本土之外的第二位。在中国国内,姚明让体育媒体的关注发生了转向,NBA这一并不关乎金牌的赛事成为报道的重点,与姚明相关的新闻更是占据了整个中国篮球报道80%以上的内容。

  如今,随着姚明告别NBA,一切都将悄然发生变化。无数篮球迷失去了观看NBA的精神寄托,尽管那里还有易建联,也许以后还有更多的中国年轻球员,但他们却很难企及姚明在NBA时的“高度”。姚明说,他不会离开篮球,即便不打球了,做的事情仍会与篮球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显而易见的是,姚明退役后,中国球迷对NBA的关注会大幅下降,体育媒体对NBA的报道也会产生更多的距离感,因为那里不再有中国偶像。这绝对不是杞人忧天,事实上从央视直播NBA的数据可见端倪,姚明受伤后,上赛季NBA的收视率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央视的收视率长期徘徊在0.3%左右,很多地方电视台的收视率则仅为0.1%。而在姚明巅峰时期,据央视统计数据,央视直播火箭的每场比赛都能吸引2000万到3000万球迷观看,姚明与易建联的“中国德比”更是吸引了了超过1亿中国观众。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各大门户网站,自从姚明受伤后,据统计各大门户网站的NBA频道的点击率普遍下降了10%至15%。

  中国篮球神伤

  失去领军人物 再难寻“国际偶像”

  姚明对篮球赛场说再见的时候,NBA会郁闷,中国篮球同样黯然神伤。从2000年加入中国男篮以来,姚明逐渐扛起了中国篮球的大旗,书写着中国篮球的荣耀与感动。2004年雅典奥运会,姚明打出了“血性”,率领中国队在小组赛生死战中以1分险胜世界冠军前塞黑队。4年后在北京,姚明带领中国男篮闯入8强。姚明在NBA的每一次受伤,都会牵动中国篮球的神经,因为失去了姚明,中国篮球征战重大赛事的前景将会扑朔迷离。

  姚明的影响力,还不仅在于篮球。“姚明”这个名字,是中国篮球界的标志,更是一个不同凡响的时代标志,一个“中国制造”的全球化偶像。姚明被誉为“中国最大的单个出口商品”,在中西方巨大的文化背景差异下,姚明用自己的努力,向西方国家传达中国的美好形象。在休斯敦,在美国,无数人因为姚明,重新认识了中国。2010年胡润百富榜上,姚明以10亿身家成为最年轻的白手起家的富豪。出生于1980年的姚明,他的爱情、婚姻、孩子和财富都让他成为同时代人的偶像,他们认为,姚明代表了中国的今天———中国正在自信地走向世界,追求个人奋斗、个人成功。姚明的偶像含义还不仅在于这些,他的人生态度,对公益事业的热诚,都发挥着偶像级明星的巨大效应。在赛场外,姚明是中国走向国际的形象代表,他受邀成为2010年世博会形象大使,并参加了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青年圆桌会议,是与众不同的一位中国体育偶像。

  极高的关注度,让今年将满31岁的姚明有着他这个年龄段少有的成熟稳重,他说:“这个年龄应该代表另一种开始,因为年轻,同时也有了一些经验,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自己的想法,计划自己的生活。”篮球,只是人生的一段,虽然它极其重要,承载了姚明的梦想,但三十而立的姚明,终于做出了选择,华丽转身,去承担更多更大的责任。在姚明退役后,中国体育失去了一位最具国际化符号的偶像,姚明留下的奇迹,有待来人去续写,只是不知道这样的空白,何时才能真正填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通】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