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姚明成长之路:吃不饱的邻家男孩成巨星

2011年07月21日 13:19 来源:沈阳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关于姚明的成长,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说的是姚明13岁时就长到了1米96,但由于父母工资有限,体校的伙食也跟不上,很难保证姚明的营养。此事被时任国家体委二司司长的篮坛名宿杨伯镛得知后,他拨给了姚明所在的上海徐汇体校1万元专款,并特意嘱咐“这些钱一定要主要用在姚明身上,保证好他的营养”。

  姚明有超乎常人的身高,但也有身体条件的短板。比如和美国黑人选手相比,他臂展短,手小,在NBA的征战中这些弱点曾给他带来一些制约。他的跑动速度有时跟不上快速攻防转换的节奏,与身高相比偏窄的脚型间接导致了左右脚持续受伤。在NBA,他最好的成绩是率领火箭队进入季后赛第二轮;在国内篮坛,他也未能率领中国队实现突破世界前八的梦想。就个人而言,姚明是NBA乃至世界的超级巨星,但篮球是一个集体项目,他在篮球场上取得的成绩与其他超级巨星相比还有一些差距。

  尽管资质并非超一流,但是姚明善于思考和学习,悟性强。姚明喜欢读书,尤其喜欢历史,喜欢三国里的诸葛亮。他还喜欢打游戏,从电脑游戏到游戏机,没有他不玩的。正是因为有普通人的心态,身高2米26的姚明才会始终以普通人的态度和努力去面对千变万化的生活。

  国际之路——对美国最大的单笔出口

  釜山亚运会上的姚明,已经是当年的NBA状元秀。在打完印第安纳波利斯世界男篮锦标赛后,来到韩国的姚明已是万人瞩目。为了采访他,日本记者松岗诚在亚运村制证中心等了五六个小时。松岗诚对姚明的评价令人难忘:“长这么大的个子,人却一点也不傻,这实在太稀罕了。”

  在很多人眼里,“姚明是中国对美国最大的单笔出口。”姚明登陆NBA之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更多的美国人认识并喜欢上了中国人。

  姚明用英语和篮球给自己架起了一座通往荣誉殿堂的桥梁,而姚明自己则成为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桥梁。

  成名之路——不可复制的姚明

  在公众的眼里,姚明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人。这份责任感,开始是源于他的分寸感。可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姚明已经不是那个4年前第一次打奥运会的弱冠少年。中国男篮首战惨败于西班牙队后,在NBA摸爬滚打了两个赛季的姚明公开批评队友,掀起巨大波澜。时隔数日,私下谈起这个话题,他依然说自己并不后悔。“有的话你心里想着不说是因为你没到那个份上,到了那个份上你就可以说了。”在姚明看来,他已经有了话语权了。

  2009年7月,身为篮球迷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参加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时引用了姚明的话,他引用的另一个人是孟子。时代造就了姚明,使他成为中国的名片,成为中西方文化沟通和交流的桥梁。

  爱心之路——我行我路无退缩

  早在2004年,姚明和来自四川的白血病患儿之间的真情故事曾令许多人动容。2005年,姚明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2006年,姚明正式成为“护鲨大使”,发誓不吃“鱼翅”。此后,姚明对公益和慈善事业的参与度越来越高。看望打工子弟,成立“姚基金”,办起慈善义赛。2008年汶川大地震,身在美国的姚明在震后3天内向灾区总共捐款约合200万元人民币。2007年,姚明与加拿大球星纳什共同发起组织了慈善义赛;2010年,姚明在台北举办了个人慈善赛,邀请了8名NBA现役球员和台湾明星如周杰伦、罗志祥等,募集善款。NBA的读书活动和关爱活动每个赛季都有,姚明即便是受伤不能打球,也从不缺席这些公益活动。2011年回国后,姚明除了参加各种慈善和募捐活动,几乎没有再安排其它的事务。

  对于姚明来说,慈善并不是斗富,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示范效应,一种持之以恒的信念。

  未来之路——随心而动

  未来,是姚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北京奥运会后不久,一次聊天,姚明说:“我们这批人的能力怕就是这样啦,两次奥运会第八名,再往前进一步太难啦。如果没有优秀的年轻队员顶上来的话,真有点打不动啦。”

  而对于当教练的选择,姚明说怕把自己的名声给砸了。“毕竟当教练不像当队员,责任重大。当队员打完球就可以玩游戏,当教练可不行。”姚明的长处是理财。他早早就为将来做好了打算。该投资的投资,该置业的置业。

  爱国、敬业、执着、勤奋、坦诚、博爱、幽默、有责任心、有职业道德……这是姚明的符号。姚明正是凭借着这些品格的自然流露,让全世界认识并喜欢了姚明。

  NBA9年,姚明用篮球这个全世界都能读懂的语言,向世界递交了一张充满活力的中国名片。同样重要的是,姚明是我们可以亲近、可以仿效的一位偶像。如果说姚明是一位英雄,我们每个人也都能成为自己的英雄。发现自己的天赋,选定自己喜欢做的事,一步一步往前走;敬业、勤奋、永不放弃、有点幽默感、对家庭、团队和社会尽自己的责任……虽然我们长不到姚明这么高,但这些事情我们通过努力都能做到。也许,这是这么多人喜欢姚明的原因。

  新华社记者王镜宇、单磊、徐济成、梁希仪、梁金雄、罗争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赵彧】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