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套广播体操针对上班族,增加了一些头、肩、颈、肘、手部的动作,对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有很大的好处。”
———刘沂
今天,国家体育总局将正式召开第九套广播体操的推广发布会。至此,已经实行了整整14年的第八套广播体操,也将退出历史舞台。自从1951年国家推出第一套广播体操至今,广播体操已经走过了整整60年的历程。它伴随了整整三代国人的成长,在上个世纪后半叶,更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8月8号全民健身日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随着第九套广播体操的推出,必然会勾起国人的一次集体回忆。日前,成都商报记者专程前往北京,采访了第六、七、八、九套广播体操的责任编辑刘沂女士,第六、七、八套广播体操的喊操员张仲霖老师,以及第8套广播体操模特、第九套广播体操喊操员张萍老师。本报将分两期,向广大读者讲述了那一套套广播体操背后的故事。
兴起
当年足球篮球都没广播体操“火”
据有关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之初,人均寿命低到令人咋舌的35岁,婴幼儿死亡率高达20%。为了提高国民体质,1951年,第一套广播体操应运而生,当时所引起的轰动效应,是如今的人们所无法想象的。上世纪50年代,苏联诗人吉洪诺夫来华访问,曾如此描述道:“北京人出来做广播体操,把最后一个梦魇赶出梦乡,城里整齐的大街小巷,一下子变成了运动场。”一回想到那时的情景,已经59岁的刘沂就热血沸腾。
刘沂是北京人,1952年出生的她刚好赶上广播体操在国内最为“流行”的时候,她回忆道:“那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人们的娱乐活动、文体活动都少之又少,除了上班就是下班,人们的生活十分单调,加之经济条件不好,根本没有钱去搞专门的体育锻炼,所以集体做广播操,就成为了人们最为喜爱的运动,比足球篮球还“火。那时候做操的操场都是土的,或者用煤渣铺成的,也没有录音机,都是用老唱片放广播操的音乐。”
对广播体操的喜爱,也影响了刘沂此后的人生道路,9岁时,她就因为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都很好,被选进了当时的北京市西城区业余体校,随后进入著名的什刹海体校,专业就是体操。尽管后来因为文革而未能成为专业体操运动员,但这段经历却让她受用无穷:先是上山下乡期间,因为打小练做广播体操打下了良好的身体基础,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刘沂却很少生病;后来,又因为她曾经的体操运动员经历,让她得到了上北京体育大学的机会。大学毕业后,刘沂被分配到东北师范大学做了一名体操老师,1978年,她被调到人民体育出版社,成为了第二编辑室的一名编辑。1980年,当时的国家体委准备重新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广播体操,因为对广播操的了解,以及曾经的体操运动员经历,编撰新的第六套广播体操的任务,就落到了刘沂头上,“当时我们那个编辑室,是专门编撰体育技术类图书的,10来个编辑各有各的侧重,我的侧重项目就是体操,所以当时领导叫我来干这个事,我一点也不吃惊。”
编撰
每编一套操短则半年,多则一年
刚刚接到编撰第六套广播体操的任务时,刘沂并不是很重视,只是当作一件普通的读物去做。但随着工作的进行,她发现这个东西的分量太重了,“当时的国家体委,联合了很多部委来推广这个东西,第6套在很短的时间内印了3次,一共70多万份,你可以想象当时这个东西有多受重视了。”正因为重要性,整个编操以及编撰过程十分复杂和漫长,刘沂说:“每编一套操,短则半年,多则一年,一套操编出来后,要反复地拿到各行各业去征求不同意见,必须要让不同年龄不同工种的人都觉得这个操做起来舒服。此外还要测量人在做完一套操之后的血压、脉搏等,把体操动作都确定后,还要再找专业的人为体操作曲配乐,最后才是出版发行。”
刘沂回忆,在自己时间跨度达到30年的广播体操编撰生涯中,也曾经出过一些错误。但值得庆幸的是,都在正式出版前将错误找出来进行了修正,“其中最惊险的一次,是在第八套广播体操的图样即将付印前,我突然发现了一个错误,本来的动作应该是双手握拳,手心相对,但图上却印成手心向下了。我赶紧找人用电脑软件硬生生的把手的方向‘拧’了过来。”此外,配图的文字说明,也是十分讲究,在编辑出版之前需要反复修改。“编广播操不是上体育课,不是做做示范、口头讲解一下就行了。这是要通过出版发行、以文字和挂图的形式与全国人民见面的,所以必须要有配套的文字说明。”此外,这个文字说明,也一定要适合大众,不能过分专业化,刘沂说:“因为在当时,广大人民的体育素养很低,对于体育名词更是毫无概念。如果只说一句‘原地踏步’,说不定都理解不了,连踏步都不知道怎么踏了。”
改变
针对长时间面对电脑的上班族
从1981年到2011年,在长达30年时间的广播体操编撰过程中,刘沂最大的感受,就是广播体操越来越讲究美感了,她指着第一套广播体操的图解告诉记者:“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特色,前五套广播体操很单调,就是单纯的左右左,但到了第六套就有点不一样了,文革过后,人们已经有了一点美的意识,比如这个转体动作,就是体操的一个造型,你要说它有什么太大的锻炼价值,也说不上,但它摆了一个姿态,给人一种美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