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现在去翻报纸上网,看完有关国足的新闻,相信很多人会得出这样的结论——高洪波是全世界最好、也是最冤的教练。
可如果往前推几个月,甚至十几天前当中国队被老挝队都灌了3个球时,舆论的主流却是——为何还不换高洪波?
从“倒高”到“挺高”,这背后有何玄机?
大家都说好了
夜深,硝烟早已散尽。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忙完工作之后小聚聊天,高洪波的下课,自然是主要话题。
基调只有一个:高洪波真冤。
“高洪波走得简直不明不白。”“至少应该让他带完20强赛。”“新上任的不一定会比他好。”……同情甚至愤怒,在圈内蔓延。
不仅仅是跟随国家队多年的记者们。比赛结束,数百名合肥当地球迷围在球场出口处,大声喊着口号:“高洪波,好样的!”“高洪波,别下课!”
去问队员,也尽是不舍。队长杜威的话,应该能代表大多数人的心声。“国家队的确有很大的改变,高指导在很困难的时候接手打到20强赛,我们能成为亚洲区的种子队,倾注了他很多的心血,大家都应该感谢他,而且是衷心的感谢。”
那些解说员们、评论家们,也像商量好了一样,“希望高洪波一路走好!”。这个夜晚,没有批评,只有祝福。
因为他要走了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人现在都在说高洪波好,都在为他惋惜,都在为他抱不平。一个个深情款款,一个个扼腕叹息,足以令人动容。可过去的两年多里,他们当中的不少人,无论是私下还是公开,却都猛烈地炮轰过高洪波……
这两个观点是比较公认的:一、卡马乔的水平肯定比高洪波要高,怎么说人家也是“欧洲预选赛之王”西班牙队的主帅,还执教西甲多年;二、换洋帅的结果,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但不换高洪波,肯定进不了世界杯。
既然如此,为什么外界又会对高洪波下课反应如此剧烈?有人改了一句名言,可以算是精辟的解释:人之将走,其言也善。既然高洪波都要走了,而且是“含冤而去”,以中国人的习惯,总会有恻隐之心,不忍再去踩上几脚。即便之前最凶的人,也成了“祝福派”。
实际上,问题的症结不在于高洪波是否该不该下课,而是他的下课时机。离9月2日巴西世界杯亚洲区20强赛首战,只有20天。这个时候,让一个从未接触过中国足球的洋教练上任,留给他能有多少时间去熟悉和改造球队?
难怪大家会质疑:如此匆忙换帅,不如让带了球队两年多的高洪波留任。如果换做在今年年初的亚洲杯,中国队小组赛耻辱出局时就决定让高洪波下课,恐怕外界都会拍手称快。现在,挨骂的对象却变成了足协。逆转,只因为两个字:时机!
是的,谁能回答:卡马乔有名气,可他有时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