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NBA球员称霸男篮欧锦赛 美式篮球占据统治地位

2011年09月20日 10:04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欧洲篮球锦标赛虽然结束,但话题还在继续,“归化”“停摆”等敏感词,从始至终未曾停歇。虽然NBA面临停摆危机,但是这届欧锦赛却是一届美国味道浓厚的欧锦赛,20多名美籍归化球员征战在立陶宛的球场上,决赛中共有16名有着NBA背景的球员登场,创造了历史之最。而纵观本届欧锦赛,以传统欧洲整体篮球风格的老牌强队立陶宛、希腊和塞尔维亚都在四分之一决赛落马,美式篮球在2011欧锦赛上占据了统治地位。

  1、NBA内战

  决赛两队共有16名NBA球员

  昨天欧锦赛决赛,当先发球员名单出现时,球迷们惊奇的发现,这些名字都似曾在NBA比赛中相识。10个人中有8个NBA现役球员,另2位也和NBA有着密切关系。西班牙队的纳瓦罗曾在NBA孟菲斯灰熊队效力一个赛季,而法国队的皮特鲁斯,是NBA太阳队皮特鲁斯的胞弟。

  卫冕冠军西班牙队阵容豪华,12人的队伍中有9名NBA级别的球员,加索尔兄弟和归化球员伊巴卡让西班牙的内线独霸欧洲。外线小牛队费尔南德斯是西班牙队的重要分手,猛龙控卫卡尔德隆近四个赛季在成为球队的关键人物后。另外,金童卢比奥早在2009年就已经被森林狼选中,下个赛季他将开始自己的NBA之旅。替补席上维克托·克莱沃和尤尔都曾在2009年的选秀大会上中标NBA。

  法国队内线核心诺阿和马刺队的MVP托尼·帕克,让高卢雄鸡内线坚实。山猫队的前锋鲍里斯·迪奥、开拓者的尼古拉斯·巴图姆,之前曾经在NBA闯荡的凯文·塞拉芬和迈克尔·杰拉贝尔,他们组成的阵容看起来绝对是全明星级别的。

  这么多NBA级别的球员通常竞技,让观众产生了一种在看NBA总决赛的错觉。在本届欧锦赛首次扩军到24支队伍之后,球迷们发现,这里简直成了个“小NBA”:一共有33名曾在NBA打过球的球员出现在各个国家的代表队中,有15支球队至少拥有1名NBA球员,NBA球员人数最多的两支队还在决赛会师,这样的场景,在以前历届欧锦赛都是难以想像的。NBA球员纷纷代表国家出战欧锦赛,主要原因是今年夏天NBA出现的停摆危机。在新的劳资协议达成之前,球员们前途未卜,无球可打,既然有时间有精力为国效力,球员何乐而不为呢?

  2、归化之风

  本届比赛约有20位美籍归化球员

  在本届欧锦赛上,虽然每支球队最多只允许归化一名球员进行参赛,但这些球队却对赛事的进程影响甚深。法国队的诺阿和德国队的卡曼,就是代表人物。

  欧洲篮球讲究整体,不强调个人能力,立陶宛、塞尔维亚、希腊这些讲究整体的队伍,却都在1/4之一决赛中折戟沉沙。为何老牌欧洲强队纷纷遭遇滑铁卢?原来,曾经的“弱旅”都在用归化球员充实着自己的实力,据不完全统计,在本届欧锦赛上,约有20位出生在美国的球员。而名不见经传的马其顿队闯进了4强,他们甚至淘汰了东道主、老牌劲旅立陶宛队。马其顿这批黑马的最大功臣是归化球员来自美国球员麦卡勒布。1.78米的小个子后卫场均可以获得砍下21.3分1.9次抢断,得分榜排名仅次于法国杀器帕克。在他的带领下面积仅2.5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200多万的弹丸小国马其顿,却在本届欧锦赛上一路过关斩将,创造了奇迹。

  马其顿篮协秘书长莱基奇并没有将麦卡勒布视为一个外人:“国际篮联规定每个球队可以有一名归化球员。他很爱我们国家,很爱大家。当然,大家也很爱他。现在,他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马其顿公民。”

  名词解释:归化

  是指某个人在出生国籍以外自愿、主动取得其他国家国籍的行为。一般是居住在国外的人,依据所居国的法律规定取得新国籍。欧洲篮联对归化球员的要求比较宽松。国际篮联《内部规则(世界版)》规定:参加国际篮联赛事的国家队,可以拥有一名通过移民归化或其他方式获得该国合法国籍,且年龄在16岁以上的原外籍球员。特约记者 唐浩杰

  2011年欧锦赛NBA球员名单

  效力国家 球员名单

  比利时 姆本加

  德国 诺维茨基、卡曼

  西班牙 加索尔兄弟、鲁迪、卢比奥、伊巴卡、卡尔德隆

  斯诺文尼亚 德拉季奇

  法国 帕克、塞拉芬、巴图姆、迪奥、诺阿

  格鲁吉亚 帕楚利亚

  英国 邓

  希腊 库弗斯

  意大利 巴格纳尼、贝里内利、加里纳利

  立陶宛 桑盖拉、瓦兰尤纳斯

  黑山 佩科维奇、武切维奇

  俄罗斯 基里连科、莫兹戈夫

  塞尔维亚 科斯蒂奇

  土耳其 特克格鲁、阿西克、伊亚索瓦、坎特

  乌克兰 费申科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通】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