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体操世锦赛收官中国共获4金 伦敦奥运体操无优势

2011年10月17日 15:36 来源:重亲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女队总算有了金牌!昨天,第4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展开了最后一个决赛日的争夺,在女子平衡木决赛中,中国选手眭禄以15.866的超高分夺得了冠军。程菲、何可欣等名将神勇不在,曾经夺金牌如履草芥的中国体操女队早已是久旱不见雨。而这枚金牌也是自2010年世锦赛上颗粒无收之后,两年来中国女队拿到了世锦赛的首枚金牌。希望眭禄的“及时雨”,不仅为女队挽回些许颜面,更帮助她们找回昔日的辉煌。

  赛况

  眭禄摘金保住女队颜面

  再次遭遇零金尴尬?在昨天最后一个项目之前,中国女队在本届世锦赛上还没有冠军入账,而最后的夺金希望被寄托在了眭禄和姚金男身上。在女子平衡木的比赛中,中国两位小将顺利跻身决赛。决赛中,1992年出生的眭禄第七个上场,她除了在做团身前空翻转体180度这个动作时,出现了一个小晃动之外,其他动作近乎完美,不管是落木还是完成质量,都是所有选手中最出色的,落地时同样稳稳站住,最后眭禄以全场的最高难度分6.6分得到了15.866的超高分并顺利夺冠。而中国队也包揽了该项目的冠亚军。

  2010年中国女队在世锦赛上颗粒无收,而本届世锦赛中国女队又在前面的所有项目中铩羽,眭禄的金牌不但是中国女队的首金,还为女队打破了两年来没有世锦赛冠军的尴尬,也难怪体操队领队叶振南在赛后激动异常:“祝贺眭禄,祝贺她的教练,她们的辛苦没有白付,充分的证明我们中国人是好样的!”

  剖析

  女队青黄不接是事实

  曾经辉煌的中国女子体操队,如今获得一枚金牌竟如此艰难。总教练陆善真表示,体操世锦赛完成女团决赛,中国只能以172.820分获得铜牌,且领先第4的褪色强国罗马尼亚只有0.408分,现时国家出现青黄不接是事实。陆善真坦言,国家女队出战今届世锦赛,阵容以新人为主,“程菲不在,我们的跳马和自由操缺少竞争力。老实说,这个年龄阶段的人才缺乏,全国顶尖苗子不多,姚金男和谭思欣已是当中最出色的。而作为女队队长兼京奥冠军的江钰源,去年参加了4项,今年只是一项,目的为了锻练新人。”而在世界大赛中锻炼新人,也正是因为队中出现了断层的无奈之举。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黄金年龄段队员”短缺和“短腿项目”的放弃是现在国家队女队面临的主要问题,而主要对手美国、俄罗斯则没有明显“短板”。中国女子运动员在赛场上的黄金年龄是在16岁左右,现在的这支国家队处于16岁左右的运动员,仅有五六个,而北京奥运会前是将近20个。另外,在伦敦奥运会前,跳马这个中国女队的“短腿项目”将会被战略性放弃。“一方面,我们运动员受困天生条件,腿部力量较弱。类似程菲这样条件的运动员,现在实在是找不到。改善是个长期工程。所以,伦敦奥运会,我们不得不放弃。”而跳马一弱,单项、团体、全能就都会受到影响。

  展望

  伦敦奥运体操无优势

  本届体操世锦赛,中国男队夺得了团体金牌,再次证明了他们在这个项目上的王者地位。然而,从本届世锦赛上日本队的表现来看,中国男队已经没有明显的优势了,如果不是最后时刻两位日本选手出现重大失误,冠军到底属谁还很难预料。自体操比赛在修改规则后,对选手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决赛场上,更是要求队员做到零失误。资格赛中,中国队失误一个接一个,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心态受到了影响。到了决赛场上,大家放手一搏,反而发挥得更出色。明年伦敦奥运会的争夺肯定会更加激烈,对男队队员来说又是一个考验。另外一个问题是,中国男队虽然近年来一直表现强势,但随着杨威等老将先后退役,队中一直缺少一位绝对的全能核心,这也是他们存在的一个不稳定因素。邹凯的状态起伏较大,而小将张成龙虽然在本届世锦赛上发挥出色,也具备了未来领军人物的潜质,但毕竟缺乏奥运会经验。此外,日本选手的崛起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内村航平等选手已非常成熟,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技术更全面。伦敦奥运,中日两队势必会上演一场龙虎斗。

  女队目前正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时期,而男队同样优势不再,伦敦奥运会中国要想再创2008年时的9金辉煌,或许将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赵彧】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