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上官鹏飞生前日志遭曝光:知道我们有多苦吗?(2)

2011年12月14日 10:05 来源:四川在线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成都商报记者昨天从一位资深经纪人处了解到,在这种比赛中,严格意义上崔飞的动作既不属于恶意犯规,也不可能存在故意伤害的意图,“既然站在了擂台上,如果不是恶意的,把对方打伤并不需要承担责任,如果真是恶意则需要司法程序判定。”同时,北京武协副主席王汉在出事比赛当天解说该场比赛时也并没有提到崔飞的动作属于犯规动作。“整串动作都是在一两秒钟之内完成的,一些观众后来在网上看到的都是慢动作的回放。”

  上官鹏飞事件应该被定义为“赛场意外”,这个观点在成都商报记者昨天对圈内人士的采访中也得到了普遍认同,“这就像登山之类的运动项目一样,不可能因为一次意外就否定了这个运动的魅力,上官事件仅仅是个极端的个例,中国搏击10多年来,第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情。散打这个行业并不危险。”国内一线商业搏击选手,目前保持着中国选手在国外赛事最高出场费纪录的康恩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成都商报记者 谢礼恒

  揭秘

  “中国目前的搏击赛场,实际上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赛事的。”这是某地方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陈先生(应被采访者的请求使用化名)昨日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

  目前搏击赛事总体来说有职业和业余之分,前者是以商业为目的,后者则是追求锦标。10月30日在海口开打的“2011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办的,按照媒体理解,这应该属于官方举办的锦标类赛事,也就是属于业余赛事。不过,陈先生对此并不认同,“严格意义上来说,海口的这个比赛性质属于国内水平最高的专业散打商业赛事,因为它要求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各级别的前四名选手参加。简单用职业或者业余比赛来划分并不准确。”据了解,自2000年“散打王”等商业比赛模式(从日本K-1照搬了一些赛事运作和组织模式)的引入加快了中国商业搏击赛的发展,但商业搏击赛的界定目前在国内还处于模糊状态。

  据成都商报记者了解,本次比赛给选手提供了一定的出场费,同时也以丰厚奖金作为噱头进行宣传,按照国际惯例,凡是有出场费和奖金的搏击比赛都应该属于“职业比赛”。于是我们看到,主办方也力图将比赛按照“职业”的模式操作,比如不戴头盔等护具,设置中量级、重量级的“功夫王”称号等等。但由于比赛性质的界定较为模糊,参赛选手又都是各地方队的散打专业运动员,这些平常为了各类锦标努力的选手肯定在“职业化”的比赛中有所不适应。一位多年参与组织商业搏击赛事的圈内人士甚至直言,“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以前只开展过业余锦标类的赛事(全国锦标赛、世界锦标赛),而对举办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比赛缺乏经验,上官鹏飞的事件就已经暴露出了问题。”昨天有圈内人士透露,上官鹏飞在最近几个月的比赛中曾被KO(击倒制胜)过,而按照国际标准,他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参赛资格。接受记者采访时,多位圈内人士也称目前国内赛事的组织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也就是说对选手身体情况的审查并不会像国外的职业搏击赛事那样严格。国际搏击赛事有其周密的赛事组织规则,第一条便是选手是否取得参赛许可。如果选手被KO过,半年内不得参赛,如果选手是被TKO(技术性击倒),则在100天内不能参赛。成都商报记者 谢礼恒

  祭奠

  生前日志令人唏嘘

  自从前晚上官鹏飞女友通过博客透露上官鹏飞已经去世的消息后,尽管组委会方面一直没有给出一个说法,但新华社记者昨日从海口市人民医院处证实,上官鹏飞已于12日11时15分不幸离世。据成都商报记者了解,上官鹏飞将在近日火化,他父母正在海口处理他的身后事。

  上官鹏飞的离去,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纪念这位英年早逝的散打运动员。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上官鹏飞的离世,他在一年半前的一篇日志也被披露出来。这篇题为“知道我们有多苦吗?”的日志记录了他在武术散打训练比赛中的种种艰辛,其中写道:“也许,武术散打是一项枯燥无味的体育运动,我们也只有不断地磨炼自己,才能体会得到。其实,现在吃点苦,流点血也都无所谓,只要在坚持这条路的同时,能开辟好以后要走的路就行了。”如今再来看这篇日志,不禁令人唏嘘不已。世界自由搏击锦标赛65公斤级冠军杨建平看完这篇日志后,在自己的微博中感慨道:“一篇‘知道我们有多苦吗?’看得我心里好难受啊!我不知道能为他做些什么,但是我想,他同样希望看到我们喜爱的事业能逐渐完善起来。选手之间,台上也许是对手,台下却是有同样梦想与追求的战友。你的苦我们都能感同身受,但我们一样执著。”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通】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