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长春1月5日电 题: 两个香港人的冰雪梦
中新社记者 张子扬
12岁的马晓晴从未想过,第一次代表香港参加全国冬运会,就能获得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短节目的第11名。在所有18名参赛选手中,她的年龄最小。
与一些名将相比,5日下午第11个登场的马晓晴明显较为紧张,在做后内三周跳时不慎摔倒,她从冰面上爬起来,带着笑容完成了余下的动作。
“这次参赛主要为了获取经验,成绩其实只是个数字概念,并不重要”,稚气未脱的她告诉记者,多见见大场面,感受一下冰天雪地的东北会是笔财富。
香港出生的马晓晴3岁随父母到了北京,抱着“凑热闹”的心态在6岁时开始练习滑冰,“也许是与生俱来就有花滑选手的气质和身体素质,她的成绩总会在不经意间突飞猛进。”香港花样滑冰队领队刘珊这样形容她的队员。
不过马晓晴自己并不认同“天生”的说法,“愿意吃苦和玩命,可能是成功关键”,模仿着成年人的说话方式面对记者,有些不习惯的她吐了吐舌头说,“我是实话实说,每天日子过得会很辛苦。”
她所指的“辛苦”,包括每天最多只能睡6个小时,没有节假日,没有固定的训练场地,晚饭只能在路上吃,以及学习成绩要排名前列的多重压力。
“我只是太爱滑冰了,喜欢在冰上旋转与飞驰的瞬间,但为了美,还会让人付出很多代价”,马晓晴说,她的梦想是代表中国香港队参加奥运会以及获得世界冠军,带给父母多一些荣誉。
小队员可以有很多的梦想,但刘珊的心愿更为实际。她从不敢奢望队员能获得多好的成绩,对于一个香港人来说,“先天不足”的自然资源,多少限制了人们对冰雪运动的热情和投入。
“香港标准的比赛训练场地很少,条件好的家庭可以选择内地或国外训练,普通孩子只能自费去公共冰场练练,”刘珊有些自责地说,“我们能力有限,给孩子们租不起整块场地”。
她还表示,现在条件好了很多,有赞助商会给他们免费提供一个小时的训练时间,但仅局限于冰场营业前,到了节假日,孩子们的“免费午餐”就没了。
刘珊介绍说,本届赛事香港代表团有27名运动员将参加短道速滑、花样滑冰、高山滑雪和冰球的比赛,算是实力最强的一届。“其实香港有不少好苗子,连续三届冬奥会都有队员入围,一个纯业余环境下培养出的队员,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这位领队还时不时地摸着队员的额头说,“我特别希望他们能获得好成绩,这样港府就会更为重视,哪怕只有一块属于孩子们的冰场,不用出钱练习,就算完成心愿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