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举重教练猝死引反思 加量加压训练成运动队“苦刑”

2012年01月29日 04:1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多年以来,中国运动员和教练员过节不休假的工作方式,成为具有拼搏精神和敬业的佐证。但刚刚过去的龙年春节,中国举重队教练梁小冬的猝然离世却引起人们的反思,中国竞技体育这种不近人情的工作方式是否已到了该画上句号的时候?

  依照惯例,中国的各项目国家队运动员通常只在除夕和春节放假两天,有些运动队甚至在大年初一仍坚持训练。在中国体操男队队长陈一冰的微博上这样记录着他除夕当天的心情,“一觉睡到现在真爽,这是我从12月到现在,第一个周日可以不用‘工作’。 唉,不容易啊!可以好好休息一天了!”但从大年初二开始,陈一冰和队友已恢复了训练。由于假期短,回家探望父母已是奢望,他在微博中还写道,“今年又是一个不能回家陪家人过节的年……”、“爸妈,今年又不能陪在你们身边过年了,你们要开心啊,祝你们龙年吉祥!”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正是无数中国人宁可挤在春运的人潮洪流中也要回家乡与父母、妻儿团聚的心灵诉求。和陈一冰一样,很多运动员都在微博中透露出自己的思念家人之情,但与普通人不同的是,这些运动员和他们的教练却身不由己,无法离开运动队回家过年。某国字号运动队领队向记者表示,“为保证运动员的训练状态,国家队必须全年连贯训练,一旦运动员中断正常训练,即使只有三五天,也会导致训练状态的不同程度下滑。”

  此外,国家队也无法放心运动员一旦离队是否会遭遇不可预测的危险,“一方面是对运动员有人身伤害的顾虑,毕竟,很多国家队的运动员都担负着奥运任务,万一运动员在放假外出期间遇到什么意外伤害事件,很可能就会影响到中国队奥运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饮食安全也令人担忧。运动员回家过节,免不了外出聚餐,如果误食了含有兴奋剂的食物,同样会给运动员本人和整个中国队的奥运备战带来不利影响。国家队有这些顾虑在,当然还是觉得对运动员进行集体管理的方式最可靠,既然运动员都在队里,教练员自然也就不可能独自放假了。”这名领队表示。其实,在奥运会结束之后,国家队通常都会放几个月的长假,也算是对运动员、教练员的一个弥补。

  但不可否认,事后的弥补并不能慰藉运动员在过节期间的思亲之情。这名领队也承认,尤其是春节期间,运动员往往人心思动,为了安抚队员,很多教练也不得不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在春节期间坚守岗位,与运动员待在一起。在这样的气氛中,队伍的训练质量或多或少出现下滑也是正常现象。

  多年以来,国家队运动员、教练员不能在春节回家过年的惯例不仅从未受到过质疑,还成为彰显体育人拼搏奉献的闪光点,但如今,在体育圈某业内人士看来,这种做法却是“把运动员当成夺标机器的直观体现”。

  “无论是保持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还是避免运动员遭遇不可预测的伤害,归根结底保护的都是运动员可能获得的奥运会成绩。”这名业内人士表示,“与家人共度佳节是人之常情,假如没有奥运夺标这一中国竞技体育的头号重任,任何理由都不可能阻止运动员、教练员回家过年的脚步。”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中国著名双人滑运动员申雪/赵宏博的夺冠证明,即使是中断训练两年,只要运动员对运动项目有热情和梦想,竞技状态重新回到巅峰也并非不可能。在西方国家,仍在中学、大学就读的学生运动员每周的训练时间被严格限制,以保证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但运动员训练时间的受限并没有影响这些国家培养出奥运会冠军。

  “运动员必须保证全年连贯的训练才能保持竞技状态,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这名业内人士表示,“中外已有太多的例子可以证明,只有那些被动地投身到竞技体育中的运动员,才需要借助外力强压保持竞技状态。那些真正对运动项目有热情的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好坏通常并不由训练时间的多少决定。”

  但在奥运夺标这一最高任务的指导下,中国竞技体育已经曲解了原本应是体育人发自内心的那种拼搏精神含义,运动员、教练员被迫“常年无休,过节加练”的训练方式反倒成为体育人拼搏精神的体现而备受推崇。

  北京奥运会之后,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曾开展过一系列针对运动员加量加压训练效果的研究课题。结果显示,教练不断给运动员加量、加压的训练方式早已不能适应运动员提高竞技成绩的需要,甚至会渐渐产生负效应——我国大约有80%的运动员都受病患困扰或身体存在损伤,有的甚至退役后都落下了终身伤患。要想提高优秀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并非管理者和教练想怎样就怎样,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的。像中国女排最初靠魔鬼训练获得好成绩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

  现在人们应该看到,和所有人一样,运动员、教练员真正渴望的是回家过个“团圆年”。加班加点地训练不仅是中国运动队不得不忍受的“苦刑”,更可能导致像梁小冬猝然离世这样的悲剧发生,毕竟每个运动员、教练员都是活生生的人,而非“夺标机器”。本报记者 慈鑫

【编辑:邓永胜】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