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伦敦奥运迎倒计时百日 雷人争议多不乏娱乐精神

2012年04月18日 02: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2011年6月14日,英国伦敦,2012年伦敦奥运会主体育场——奥林匹克体育场首次亮灯。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奥运轮回:当年冠军成看客 徒留一声叹息

  中新网4月18日电(刘通) 今日,万众瞩目的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迎来了倒计时一百天的时刻。

  近两年来,伦敦为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进行了大量筹备工作。然而,各种争议与批评却始终挥之不去。奥组委主办方不断曝出各种“雷人”举措,屡遭外界质疑。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伦敦奥运似乎注定会是一届不平静的盛会。

  四大奥运标识遭恶评:“单眼怪人”成吉祥物

  吉祥物、会徽、标志性建筑、火炬是一届奥运会的四大标识,可谓是盛会的门脸。用时兴的网络用词来说,伦敦奥运的标识几乎成了个彻头彻尾的“杯具”。

  2010年5月20日是伦敦奥运吉祥物文洛克(Wenlock)和曼德维尔(Mandeville)的生日。但“兄弟俩”从一出生就吓坏了翘首以待的观众们——因为它们只长着一只眼睛。

  据主办方介绍,他们头上的黄灯来自于伦敦标志性的黑色出租车。文洛克戴着奥运五环颜色的友谊手环;曼德维尔的手腕上戴着秒表。他们吓人的大眼其实是个照相机。

  它们甫一出生,就“凭借”着惊世骇俗的外形引来了如潮恶评。按计划,吉祥物将到英国各地的小学校巡展,但孩子们似乎都对这两个“会杀人的天线宝宝”不感兴趣。据媒体报道,英国各地的不少小学都表示无法让它们到校与学生见面。

  让奥组委压力倍增的,还有饱受争议的会徽和标志性建筑“伦敦塔”的设计。

  历届奥运会会徽代表着举办城市的文化与个性,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象征中国文化,受到了各方的好评。但伦敦奥运会的会徽却让人大跌眼镜,被媒体批为有“暗示性行为”,“像纳粹标志”,更有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应更换会徽”。

  为此,伊朗还放言要抵制伦敦奥运会。因为这个会标看上去像“Zion”(耶路撒冷的圣经词条)。其国家奥委会秘书长更致信罗格,抗议会标有种族歧视之嫌。更令人惊讶的是,伦敦奥组委有关新标识的宣传短片甚至引发了观众的癫痫病发作。

  雪上加霜的是,挑剔的英国人对标志性建筑和火炬的设计也非常不满。英国媒体甚至列举出了更多公众对于伦敦塔和火炬的联想。令人忍俊不禁的是,在《卫报》进行的问卷调查中,高达61.2%的英国民众认为伦敦奥运塔是“一堆垃圾”“一堆纠缠的肠子”;火炬则看起来像是“金光闪闪的废纸篓”、“蛋筒冰激凌”、“酒店烟灰缸”。

  雷人条令引哗然:禁握手 禁结婚 不发奖金

  除去奥运景观设计上的审美差异外,伦敦奥组委主办方为奥运所颁布的各种禁令、条例也令人大开眼界。

  据新华社报道,英国奥委会向运动员提出建议:为了预防病菌传染,在奥运会期间应避免和比赛对手、以及与会的名人嘉宾乃至政要等握手。奥委会表示,此举是出于对运动员健康的考虑,从而保障他们能以最好的状态在奥运会上取得佳绩。首席医疗官伊恩·麦克迪更指出:把握手礼改为拥抱,或是“像日本人那样鞠躬”更为稳妥。

  消息一出,英国奥委会的做法被批为缺乏体育精神。还有网友戏称此为“英国特色奥林匹克”:“一个新的奥林匹克项目诞生了!握手后,你第一个跑去洗手就是赢家”。

  继此雷人提议后,英国内政部又出台了一项新规,参加伦敦奥运会的外国运动员、教练和代表团官员,在英国逗留期间不许结婚。此项乍看之下有点“无厘头”的规定,却是安保的重要一环,也是为了防止外国人士利用奥运会的机会申请居留权。

  据BBC报道,今年有近两万名欧盟成员国以外的奥运会参加者获得六个月的签证,但这些签证不仅禁止在英国结婚或举行民事伴侣仪式,还禁止改签学生签证在英国上学。所以,在防止外国运动员利用奥运会的机会申请居留权的同时,也保证了国家安全,大大降低了恐怖袭击的几率。

  在奖金方面,英国也堪称是奥运历史上最“吝啬”的东道主。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奥委会日前宣布:不会给在伦敦奥运会取得金牌的英国运动员任何现金奖励。不仅是奥委会,英国政府也表示不会给获得奖牌的运动员进行现金奖励。

  实际上,英国运动员堪称是世界上“最白忙活”的群体。不仅是奥运会,像游泳世锦赛这样的顶级赛事,英国选手在获得奖牌后也不会有奖金奖励。

  票务管理显混乱:婴儿被迫买成人票

  在公众服务方面,伦敦奥运仍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其中最为人所诟病的,莫过于错漏不断的票务工作。

  去年底有英国媒体报道称,奥运有关部门已与某个商业公司签订协议,把所有热门赛事、包括开闭幕式在内的大部分票打包销售,对象仅限于大客户和赞助商。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57%的受访者认为很难买到票,而且这样的销售是“不公正的”。

  此外,奥组委复杂的抽签购票系统也遭到了严厉的批评。购票者需要注册并提供自己的信用卡细节,但即便是抽中的人,也无法决定自己能买到什么项目和哪场比赛的门票,甚至需要用一年的时间来搞清楚自己的座位在哪里。在去年四月结束的第一轮门票抽签中,有三分之二的购票者没能获得奥运门票。随后的第二轮抽签购票遭遇电脑系统问题。

  今年一月份,购票系统爆出令人瞠目结舌的乌龙事件:花样游泳门票竟然超售了一万张。奥组委最后不得不用其他赛事门票来换回这些票。糟糕的是,负责门票销售的公司去年7月份就曾出错,当时有700名购票者被双倍扣费。其后还由于网络瘫痪,导致奥运门票官网中止运行,致使许多购票者都没能完成交易。

  由于考虑欠周,伦敦奥组委的票务政策中并无对新生婴儿的优惠,导致未满周岁的婴儿进赛场也需要购买95英镑(约人民币1000元)的成人票。这在奥运会的历史上恐怕也是第一次。这个荒谬的规定引来了英国年轻父母们的强烈不满,甚至将其批为“伦敦史上最大的敲诈”。

  在四年前的北京奥运会,不仅每位持票的成年人可以携带一名两岁以下儿童免费进场,奥组委还特别向中小学生发放了一批特价票。

  更令人无语的是,为了缓解门票紧俏的压力,组织者准备在奥运公园内提供特大电视屏幕,供没有门票的观众观看——不过没有“免费的午餐”。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进园观看大屏幕也须买票,票价10英镑。这也引起了不少争议。

  安保能力被质疑:赛艇事件显漏洞 护手霜成“凶器”

  无论在哪一届奥运会上,安保问题都是重中之重。伦敦一直以来都是国际恐怖分子袭击的主要目标,又在去年八月份爆发大规模骚乱,本届奥运的安保便成了奥组委的工作重点。

  但事实证明,主办方在这方面还需要做出更多工作。英国当地时间7日,泰晤士河上举行了传统的剑桥牛津大学赛艇对抗赛。但在比赛中,35岁的澳大利亚抗议者奥德菲尔德竟然出现在河中央干扰比赛,甚至差点被牛津队的船桨打到。

  英国奥委会主席莫伊尼汉表示,即将开始的伦敦奥运会“同样可能面临类似的安保威胁”。他表示:“(伦敦奥运会上)也有可能出现像昨天那个傻瓜一样的人,对奥运会造成严重的干扰。所以我们需要确保各种安保手段部署到位,将这种可能性减至最小,”

  除去混在民众之中的抗议者外,真正令人担心的还是蠢蠢欲动的恐怖分子们。据报道,“基地”组织的恐怖分子正在策划在伦敦奥运会期间发动氰化物攻击,这种攻击与护手霜有关。届时,氰化物毒物会混在护手霜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皮肤将会吸收这种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内。

  为了对付无所不在的安全威胁,英国安保部门制定了详尽的安全规划。据媒体报道,2007年英国政府制定的奥运安保预算为6亿英镑,如今已经超过了7.55亿。

  另据英国《独立报》报道,为防止恐怖袭击,英国军情五处已为伦敦奥运会调动了3800名人手,派上其全部特工,是二战后他们执行的规模最大的行动。为确保赛事安全,英国国家安全局安排了新的监视与情报搜集系统,史无前例地将对54万人进行安检。特工在赛事期间的所有假期都被取消或受到严格限制。

  轻松奥运趣事多:邦德或现身开幕式 刘翔荣登传奇地图

  尽管伦敦奥运在筹备上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充满创意的英国人们却已经为这届盛会想出了不少有趣的点子,颇具娱乐精神。

  首先,在万众期待的开幕式筹备方面,伦敦奥运可能会选中一个意料之外的揭幕人。近日,《007》系列电影中詹姆斯·邦德的第六任扮演者丹尼尔·克雷格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说道:“如果能以詹姆斯·邦德的身份为2012伦敦奥运会揭幕,那将是我极大的荣幸。”

  本月初英国《太阳报》称,英女王将亲自委托詹姆斯·邦德执行一项秘密任务,那就是乘坐直升机出现在伦敦奥运会主体育场上空,降落到“伦敦碗”中,随后为伦敦奥运揭开序幕。

  在公共建设方面,伦敦人也奇招迭出,力求给奥运增添更多欢乐色彩。据悉,奥运期间伦敦将出现一张“体育名将地铁图”,将361个地铁站名全面更换成体育明星的名字,变为一张“奥运传奇地图”,以表达对著名运动员的敬意。

  在这些站点命名中,包括2008年奥运会男子网球单打冠军纳达尔、1992年梦之队球员迈克尔·乔丹、足球天王梅西等人。中国运动员有13人获此殊荣,其中包括田径名将刘翔、羽毛球运动员林丹、乒乓球的邓亚萍、王皓、张怡宁等人。

  更有意思的是,热爱足球运动的伦敦艺术家还推出了限定版纪念币,用图文解释足球越位规则。在其中一枚50便士硬币背面,设计者印上了图形和文字解释足球越位规则。

【编辑:巫峰】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