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涛讲述十年上海德比路:2003年第2场是里程碑
2002年,上海滩第一场德比,你还记得些什么?2012年,已近六年没有德比的上海滩再战德比,你期待些什么?
于涛,是唯一一位伴随着申花见证了联赛全部12场上海德比的球员,他参加国内顶级联赛的起点,就从德比开始。再战德比,于涛对赢球有信心,“1比0或者2比1,申花赢!”
双截棍
2002年,年轻人都爱听周杰伦的《双截棍》,“哼哼哈嘿”的歌词,红遍大江南北,彼时的申花和中远球员中,不乏周杰伦的粉丝。于涛记得很清楚,那一年的甲A开幕式,就在虹口足球场周杰伦的这首《双截棍》中,火爆开幕。
这是上海滩历史上的第一次足球德比大战,也是于涛职业生涯的首场甲A比赛。至今,他背得出申花的大名单,“我们队以年轻人为主,而对方有范志毅、申思这批老大哥。”
就在2001年年底,于涛作为主力,和范志毅、祁宏等人一起在第9届全运会上摘得银牌。在德比赛场上,老大哥们成了对手,好在于涛一点也不怵。“我是在第75分钟时替补登场的,上去后一脚射门,可惜被对方门将扑出。”
最后,申花以0比2主场完败。从那时起,每一场德比的比分,于涛都深深记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里程碑
至今令于涛最为津津乐道的,是2003年的第二场德比,申花以4比1大胜中远,那场胜利,奠定了申花夺冠的基础,对申花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赛前在更衣室里,我们都很清楚这场比赛的意义。我们和中远差5分,如果赢了,就只有2分的差距,夺冠还有机会。”这样想着,申花铆足一股劲,还真的拿下了。“可以说,这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场德比。”于涛使劲想回忆,可突然停顿了数秒,“太令人兴奋了,反而是现场欢庆的细节我记不清了。正是从那场赢球开始,我们可以成为冠军!”
虽然从2005年开始,上海中邦也加入德比大战的行列,但当年申花同中远之间激烈的比赛场面、火爆的球市和热情的球迷这些镜头,早已一去不复返。以至于若不是记者提醒,于涛都忘了还有同中邦之间的德比大战。
千纸鹤
那是一个追随足球偶像的年代。早期的德比,还有一些中远的球迷追随申思、范志毅,中期的德比,球迷几乎一边倒支持申花。
每周,申花都会去宝隆宾馆吃午饭、喝咖啡。那时都会有几十名球迷痴心守候在宾馆门口,其中,以女性球迷居多。“她们送我们亲手叠的千纸鹤、星星罐子,大家都很开心,就都收下了。”
于涛笑起来,“女球迷都觉得申花小伙还挺帅的。”令他自豪的是,无论德比成绩如何,申花的球迷总是比对方的更热情,“毕竟申花的历史在那里。即便我们打客场,双方球迷也是五五开,申花球迷不会处下风。”
五百万
2006年,对手变成了联城。赛前,面对联城的牛气冲天,申花却是格外低调。联城开出了500万元的赢球奖,外界一片哗然,而申花的赢球奖和往常一样,依旧是50万元。“心里还真没有落差。只要提到德比这个词,就已经足够叫人血脉贲张了。奖金,并非是赢球的唯一动力。”于涛说。结果,那一年的两场德比,双方分别打成0比0和1比1,握手言和。
“记得第一次同联城交手时,姜坤(时为联城球员)的定位球打到了门杠上,我们惊出一身冷汗,险些输球。没想到,第二年,我们成了队友。”
赢三分
之后5年多,申城便没了德比,这令于涛总感觉有几分落寞。“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即便有3、4支球队,也不为过。”于涛挨个数来,曼彻斯特德比、米兰双雄,即便德比的比分不是很悬殊,但气氛一定不同寻常般热烈。所以,本周六的比赛,于涛期盼能给球迷留下一些精彩的、经典的镜头。
关于申鑫,于涛这些年一直默默关注着,“毕竟,朱指导以前在申花担任助理教练期间还带过我。”上周六在沈阳,匆匆吃完晚饭,于涛赶紧回房观看了申鑫的比赛,他和室友熊飞讨论:“朱指导很有水平,现在的申鑫,捏合得不错,现在积分也和我们持平了。”
如今,当德比重回上海滩,勾起的不只是于涛10年前的回忆,更是激励了他赢球的动力,“赢下德比,3分不会变6分,但这个3分的意义,又不只是3分。”
本报记者 陶邢莹
专题:2012中国足球超级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