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去伦敦奥运心情很重要
有人说,国人体育观悄然质变,伦敦奥运不再只看重金牌。孩子念书时找最好的学校,成绩要名列前茅,考大学要名牌院校;拼第一,争前茅,是中国当下的社会风气,体育不可能置之度外地“重在参与而不是获胜”。
对于奥运的排名方式,欧美算的是奖牌总数,而中国人算的是金牌数。很难说欧美的更科学,中国的太偏颇。在中国老百姓的价值观中,独占鳌头之后的一览众山小才是无上荣光,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所以伦敦奥运会,让中国的老百姓把思想认识抬高到淡化金牌的境界,不但难为了百姓,而且也不现实。
试试丢掉乒乓球金牌?没几个人会答应;网球拿不到金牌,就不会有人说三道四。中国的老百姓还是通情达理的,你有绝对的实力,丢了不该丢的冠军,责怪难道是不应该的吗?
摆低自己的位置,降低舆论的期待,这种人为的冷处理,冷却不了对金牌的渴望。比如刘翔,成绩是跑出来的,怎能拿着世界第一的成绩单说“能进决赛就行”?过分谦虚就是虚伪,比如林丹,用世界上最多的冠军头衔铸就的“超级丹”,奥运冠军就是终极目标,他还会有第二个选择吗?
心里想的是第一,为之奋斗的是第一,自身的实力是第一,队内任务指标是第一,老百姓热盼的是第一———这样的“五个一工程”项目,为什么不能响亮地喊出“伦敦奥运争金”。过往的奥运会,中国选手一拿到金牌,都哭得跟泪人似的。为什么?太压抑了。如果赛前就把压抑有效地释放,站在冠军领奖台上的中国人,笑的就会比哭的多。
如今,体育观悄然质变的不是国人,而是运动员。孙杨在飞赴伦敦时说,不夺金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是不存在。这就是90后,他们比80后的刘翔和林丹还要神采飞扬。 ·戴春光·
专题:2012伦敦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