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费德勒改写“30岁现象”
传奇又一次被书写:北京时间昨天凌晨,30岁零335天的瑞士天王费德勒在温网决赛中以4-6/7-5/6-3/6-4战胜了世界排名第四的穆雷,追平桑普拉斯温网七冠王的纪录,同时带着创纪录的17个大满贯头衔重返世界第一。
费德勒打破“30岁现象”
对大多数球员而言,30岁通常会是职业生涯的一个分水岭。
桑普拉斯在31岁时最后一搏赢得了2002年的美网,但有很多前世界排名第一的选手比如伊万·伦德尔、贝克尔、埃德博格和约翰·麦肯罗,都没能在而立之年后找到维持胜利的办法。伟大的罗德·拉沃尔在31岁时横扫四大满贯后,就再也没能打入过一个半决赛。
在这些庞大的例证下,一度人们也把费德勒归结到了“30岁现象”中,但事实上,这些认为瑞士人开始走下坡路的人们除了要道歉外,或许还会感到羞愧:因为费德勒不但在温网第七度捧起冠军奖杯,创纪录地揽下第17座大满贯奖杯,同时也重返世界第一的位置。
204分钟书写伟大成就
在全英俱乐部的中央球场,费德勒又一次完成了新的历史。
三年前,瑞士人在这里捧起第六座冠军奖杯,以15个大满贯头衔超越桑普拉斯成为职业网坛第一人。昨天凌晨,已过30岁的他耗时204分钟以4-6/7-5/6-3/6-4战胜了世界排名第四的穆雷,追平桑普拉斯温网七冠王的纪录,同时带着创纪录的17个大满贯头衔重返世界第一。
“我今年做了一个决定,就是在大型赛事里不去等我的对手犯错,而是完全以我为主,”费德勒说正是这个决定让自己在时隔两年后又一次捧起了大满贯奖杯,“我想这也是在温布尔登赢球的必要条件,相信自己打出的每拍球,这也是今天我做到的。这很特别。”
掌声,尖叫还有那些纪录带来的美好都让费德勒久久无法从喜悦的情绪中抽身,“不知道为什么我还有点没回过神来。我猜可能是太过专注于结果本身了,当它真的发生时,我基本上只是为一切的终结以及压力的释放所高兴了。”
费德勒终结了英国人76年后重夺大满贯的希望,同时他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他成为继威廉·伦绍尔和皮特·桑普拉斯之后,第三位在全英俱乐部七次夺冠的选手,他在温布尔登的总成绩为66胜7负。
与此同时,重返世界第一的费德勒将追平桑普拉斯保持的286周排名第一的纪录。30岁零335天的年龄也让他成为第二年长的世界第一男子选手,仅次于33岁零131天的阿加西。
双胞胎女儿现场见证
然而所有的纪录在成为父亲的瑞士人眼中算不了什么,没什么比双胞胎女儿在包厢里见证自己创造历史来得美妙。“今天的胜利对我和我的一家都是梦想成真,她们就在现场。对,这非同一般。”当然美妙的背后也是甜蜜的负担,瑞士人笑着说,“人们有时忘了我还有一对双胞胎女儿。事实上,想要协调好所有的事情确实是很大挑战。这真的不是非常容易。”
更令费德勒愉快的是,自己的夺冠能够成人之美帮助更多人。因为早在2003年费德勒初出茅庐时,英国人尼克·纽莱夫就在威廉希尔博彩公司下注1520英镑,押注费德勒将在2020年前在温网七度夺冠。纽莱夫去世前把这张彩票捐给了慈善机构,随着费德勒第七度在温网封王,这张1赔66的彩票将为慈善机构赚取10.184万英镑的善款。
两年里试着正视失利
费德勒的职业生涯如同一部莎士比亚戏剧,他在世界网坛独领风骚的局面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打拼而来,正如大戏一幕一幕地上演。即便遭遇挑战和失败,他也不会抱怨,也很少叹息。
两年前,雄心勃勃的瑞士人在温网四分之一决赛中不敌伯蒂奇,在赛后发布会结束后,他回到了休息室,手里拿着刚刚收到的特快信件。这是来自柬埔寨网协秘书长的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我们谨代表柬埔寨网球协会表达对我们对你最真挚的感激之情,感谢你将有你亲笔签名的T恤赠与我们用以支持‘战场变球场基金会’项目。现在我们最主要的目标是融入其他网球国家,并让我们国家的孩子享受这项运动带来的快乐。要知道,你给予我们的支持对我国的孩子们来说是一种激励。”
费德勒很快就从疲倦和失望的情绪中走了出来,他告诉自己的经纪人想要为柬埔寨网球做更多事。
当然,失望总是会随失利接踵而至。那么,费德勒会如何处理失望的情绪呢?
“我认为对费德勒这样的球员,或是那些长期保持高水准的家伙来说,保持健康的心态是最重要的事之一,桑普拉斯当年就是如此。”费德勒的教练安纳孔也曾经执教过桑普拉斯,他很清楚两人的相似之处,“无论作为球员还是普通人,他们都十分自信,我并不是说这会让人更容易接受不顺利的情境,但的确会让人更易理解。”
去年,费德勒在大满贯赛场上颗粒无收,连续两年止步温网八强,而糟糕的战绩也让他自2002年后,第一次没能带着大满贯的头衔进入新的赛季。或许人们无法有直观的感受,但要知道在2002年时,奥巴马还只是位州议员。
费德勒说,在2010年澳网夺冠后,他就试着去更容易地接受失利,“这并不意味着我不会努力做到最好。网球运动的绝妙之处在于,即便你从资格赛打起,你仍有机会最终赢得冠军,即便这一路走来会十分艰难,但你还是有机会夺冠。梦想总是在前方若隐若现”。(黄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