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娟"让"两届熬出冠军 田源巴西将被"补偿"
当地时间7月28日,在伦敦奥运会女子举重48公斤级决赛中,中国选手王明娟夺得金牌。图为王明娟在比赛中。记者 廖攀 摄
中国六大优势项目之一的中国女举,昨天经历了太多令人难忘的第一次:第一次从成绩较差的B组比赛,抓举阶段就三次失败直接遭淘汰。创造这一“历史”的,是17岁的湖北小将周俊,她在53公斤级失手,但小姑娘本身有点无辜——你能想象,她的失败,竟然跟另一级别的田源落选有关吗?优势项目的选拔制度,就制造了这样尴尬的蝴蝶效应。
连续创造历史
还记得王明娟夺冠是在几点吗?昨天凌晨1点不到,也就是伦敦当地时间下午5点多,这是女子举重A组比赛的时间。但昨天傍晚,就传来了小将周俊失手53公斤级的消息——这么早,是因为她参加的是B组比赛,B组是成绩差的那组,在当地时间上午先比,A组才是当地时间下午比。
失手并不让人意外,在赛前一天大家突然知道周俊会参加B组比赛时,心里就大概明白了一切。28日公布的报名成绩中,周俊的报名成绩仅为150公斤,与该级别的世界纪录相差了整整80公斤,也比她的个人最好成绩少了70公斤。根据举重比赛规则,若某一级别的报名参赛人数超过15人,赛委会将根据报名成绩高低,将参赛运动员分为A、B甚至C组。周俊就这样被分到了B组。历史上,还没有B组的人夺金过,一般来说,B组头名最终的成绩,甚至没法进入A组前三名!中国女举,也从来没有参加过B组,即使在A组,都基本上是到最后才出场,那份对成绩的自信,向来令对手胆寒。
包括周俊的队友们如田源,都在猜测这是不是战术安排,毕竟周俊才17岁,没有这样的大赛经验,降到B组能减轻点压力。中心主任马文广对此解释道,“周俊缺乏国际大赛经验。B组的对手少一些,这样有利于她发挥。而且她赛前的训练成绩也一般。”
但结果却证明这所谓的战术只是一厢情愿——她三次抓举95公斤失败,没有成绩。这位17岁的小将,不仅是中国女举第一次在奥运会上落入B组,更是第一个三举都没有成绩的中国奥运女举运动员,创造了中国女举征战奥运会最差的一次成绩。
17岁的周俊遭遇了人生巨大的打击,虽然她之前根本就是一位无名小将。但在网络上,批评声并不多,大家都在谈一件事:53公斤级并不是中国队目前擅长的级别,为何会上这个级别?为何会派并不是这个级别头号、二号种子的选手上?
大家也关注到了她的籍贯,和意外落选的田源一样,她是湖北人,而顶替田源入选的王明娟,是湖南人。
不成文的规定
在奥运代表团出征前,韩乔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了一句:“有一些项目,明显一个人的成绩更好,但是为了平衡,她被中心拿下了。为了各地的金牌利益,这样的内耗并不在少数。”他说的并不是举重,但举重队为了平衡各地尤其是湖南湖北两地体育局利益,做的这种工作并不少。
中国奥运代表团公布大名单那天,48公斤级的湖北选手田源大吵大闹,因为本以为铁定去伦敦的自己,名单上却变成了老将王明娟。“我参加了奥运会选拔赛获得冠军并且打破全国总成绩纪录、超世界纪录。参加过青年奥运会,2010年、2011年两届世锦赛,2011年亚锦赛,没有一例兴奋剂的事件,我也没有任何问题,不知道为何不能参加奥运会,我感到非常难过。”田源说。
来自湖南的王明娟并没有任何表态,直到轻松夺冠后,她才感慨地说,自己这么多年的等待“值得”。而知情人都知道,“等待”时期的王明娟,情况和处于暴怒期的田源完全相同——为了照顾某地的利益,王明娟连续让了两届奥运会,直到熬成“老将”。
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在王明娟夺冠的现场,田源的父母出现在观众席上——这是他们第一次出国,并告诉记者“田源已经反过来安慰我们,说自己还年轻,以后还有机会”。而据湖北的同行告诉本报记者,一个人回到家的田源确实心情已经平静了许多,在举重队“传统”的游戏规则下,她明白,正常来说,下一届巴西奥运会,她会被同样“补偿”。
其实在圈内,大家都已经了解,湖南这次对“保王明娟”所作出的努力:什么级别的大人物出马,也早已传开。田源父母还说为王明娟夺冠高兴,“毕竟这块金牌中国志在必得拿下了,这个级别的实力确实比国外还强很多。”
但53公斤级的周俊却没有这样的幸运。她的意外入选,谁都知道是因为田源的意外落选——国际举联规定每个队只能报4项,48公斤级夺金更有把握,补偿给了湖南,而53公斤在国际上的实力要相对差很多,但因为湖北除了48公斤级外在这个级别上还有实力较强的纪静,所以国家队就选择了这个项目报名,以补偿湖北。最终,这个项目的头号人物湖北籍纪静因故无法参赛,二号选手是湖南人,于是最终给了三号选手湖北小将周俊。
这样的平衡,在中国女举独霸天下的时代,尚且看不出来危机,但现在国外选手冲击很大,某些项目稍有差池就无缘金牌,周俊是受益者,也是受害者。
谁在考虑平衡
因为地方利益而让项目管理中心搞平衡的,也并不仅仅是湖南湖北。全运会、世锦赛、奥运会等各种大赛前,各地体育部门人员进京“公关”的络绎不绝,也成了中国体育一景,实力差距太过明显的就算了,如果实力差距不大,上不上都在“斟酌”范围之内。
湖南湖北并不只在举重上角力,在体操等其他项目上也经常短兵相接,为了让某位队员入选,双方请出充当说客的“吨位”也越来越惊人。在公布大名单后,受到媒体批评的马文广曾无奈地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他说希望国内的选拔也像美国一样,公开、透明。这也暗示着,在地方利益和大吨位级别人物面前,中心也并无绝对话语权。
饱受平衡问题困扰的射击队,后来终于明确了队内选拔制度,排名靠前的直接上。这样的制度,在中国奥运军团首金的争夺上,终于体现出其价值——原本易思玲和喻丹组成的女子十米气步枪“双保险”,因为喻丹的状态下滑不再保险,而同样进入了射击队大名单却没有拿到这个项目队内资格的前冠军杜丽,却意外地状态超好。是继续用喻丹,还是换上杜丽,引发了很久的争议,一直到赛前两天,射击队才坚定了信心:维护选拔制度的严肃性,不用杜丽!
这样的选拔制度,在那些体育大国或者拥有比较级优势项目的小国,都很普遍:原本被认为是刘翔极大对手的奥利弗,在全美选拔赛直接被淘汰;超级短跑巨星博尔特,在牙买加国内选拔赛上不敌小弟布雷克,大失脸面!
但很多优势项目的负责人却不同意这样的比较,他们说如果不照顾各地的地方利益,那将会导致项目萎缩。在全运会上爆发过金牌分配丑闻的跳水队,曾为此作出过解释,表示“这样的项目,从事的人本来不多,如果一个省队的成绩长期不好,那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就会砍掉跳水项目,我们必须保证各地的利益均衡,让他们的积极性都得以保持。”
跳水队和对手们的实力差距太过明显,这样的队内调剂尚且看不出太大影响,而且这样的金牌分配风波,也基本上只出现在全运会。但正如上文所说,女举的实力优势早已大不如昔,保证了这个,另一个就不敢称“保证”,而长期积累下来的“平衡”问题,在今日爆发,并不让人意外。
韩乔生在去伦敦之前的采访中,谐星一般的他异常严肃认真地说:“有机会,我会出一本书,就讲为了各地地方利益而被平衡的运动员们。”(陈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