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另一个刘翔会更精彩
刘翔有多重要?昨天微博上流传的一张图片可以解释:在下班高峰期的北京地铁站里,无数人停下脚步,在屏幕前等待刘翔的出场!这样的场景反映出一种情绪:此刻的刘翔已经不是他个人,而是巨大情感的出口,是一出大制作励志剧的最终章。
当这样的情绪遭遇到“一个栏架都跨不过去”的迎头痛击,我们会不停地追问:伤?伤得多重?当一个男人所有的人生价值和自我认定被浓缩在13秒以内,那么有关他另外的人生精彩都会被冲抵为零。在过去的四年里,刘翔被描述成一个负伤重出的闪电侠,在逆境中崛起的励志剧,相信很多人甚至能接受他在决赛中遗憾落败、悲情告别的场景。然而在第一个栏架就被绊倒,并且由此颓然出局,这样不算体面的告别方式决定了这出励志剧的不完美,并且延伸出无数的猜测、说法与阴谋论!
作为一个良善的有为青年,我猜如果不是真的伤,刘翔是不会在第一个栏架上就翻船的。但我无法猜测,是什么力量让一个伤病员站在起跑线上。正如在过去的这几个月里,有关刘翔的消息,从昂扬、积极、生机勃勃瞬间转向低调、沉默与不乐观——这期间的暗战、较量与各种猜想,都充满了中国体育特有的无法预计性。
这种无法预计性,才是我们最希望了解又最害怕了解的存在。
但勿论最后结果,刘翔在商业化时代中成功达到了比赛和圈钱“两手抓两手都硬”的高标准。对于竞技体育运动员来说,比赛成绩固然是商业成功的基础,但是制造话题同样重要:重新崛起,狂飙夺金,聚拢人气,签约赞助商……这么多年来,我们太多次看到他对着镜头蹲下来收拾印有品牌logo的鞋子,或者穿着胸前背后缀满某品牌的广告语。如果说姚明是中国向NBA输出价值观的桥梁,那刘翔就是田径项目在中国的扫盲帖——是啊,我们终于知道“七步上栏”并非篮球术语!
传统体育圈的评判体系里,对于成功的定义很狭窄;然而在人生的向度上,成功的定义则很宽。这一面你的狼狈,无碍于那一面你的鲜活。按照姚明的说法:金牌不能决定价值观。刘翔作为成功运动员的这一面已经终止:他的伤和累,他的踉跄悲怆,都映射着诸多期待的不切实际、诸多利益的锱铢必较。然而作为某种意义上的中国田径拓荒者,他的人生依旧拥有无限精彩的可能。(黄上润)
专题:2012伦敦奥运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