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晋芳言论引发争议:教育能否塑造更多"李娜"?
北京时间8月31日,美网女单继续展开争夺,中国选手李娜迎来罗布森的挑战,最终娜姐4-6,7-6,2-6总比分1-2不敌小将罗布森,止步32强。
“她们在最好的年龄段没有接受最好的教育,所以我觉得我就非常体谅李娜,有没有感觉到李娜有时候经常会崩溃,有没有感觉有的地方她的波动性就特别大,容易崩溃,这是为什么呢?她从小没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从小打网球以后,她的教育这一块是丢失的。”
国家体育总局网球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这样解释李娜目前遭遇的困境。她坦言,李娜从小没有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很多问题她自己想解决却解决不了,并表示“举国体制存在很多弊端”,会进一步推动改革。加强教育,能塑造下一个李娜吗?
◎文化教育缺位贻害重重
在不同的国度,培养网球明星的方式完全不同。
美籍教练豪根在中美两国都执教过,对两国运动员思考方式的差异感受特别强烈。他告诉记者,在美国训练运动员时,运动员们经常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教练要我去做”,而中国运动员们思考的问题则是“教练让我必须这么做”。
在美国,对于未满18岁的打网球的孩子而言,上学读书、接受教育是更重要的事情,他们可能会选择每天抽出来两三个小时进行培训,而不是全部时间和精力训练网球。16岁之前,他们一般会选择多项运动,网球、橄榄球、篮球等;16岁之后,才会确定目标,安排更多的时间投入。在中国,很多孩子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进去,反复地、高强度地训练,很多孩子把上学读书都荒废了。
知识的学习、视野的开阔,对提升运动员综合能力大有裨益。豪根认为,对于孩子们而言,反复地做同一件事,如果没有极大的热情,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国内网球运动兴起只有二三十年的时间,所以国内网球队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师傅教徒弟,徒弟又带徒孙。老一辈教练不太注重文化教育的风格,很容易在这种“近亲繁殖”中承袭,造成球员个性不突出,远远落后于国外球员的进步水准。“网球是一项个性化的运动,看似普通的正、反拍打法,但其中速度、节奏经常在变,充分展示着运动员个人的发现力,迫切需要运动员在与对手实战中随机应变形成自己的战术。”
这也许可以从李娜的经历中得到印证。在丈夫姜山的执教下,李娜始终战绩平平,而几任外教则为她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难以摆脱的现实尴尬
为什么不彻底抛开现有的办法,走国外那种“文体并举”的路子?现实的困难很明显,很少有人能够承受高额的训练费用。中国网球,暂时只能在现有的体制之下发展。
网球是一项不折不扣的贵族运动。按照世界先进的网球教学思路,12岁以前动作定型,14-16岁就是积累比赛经验的阶段。这一阶段,只有在高水平的实战中磨练,选手们才能获得质的飞升。而在中国,很少有这样的比赛机会,如果出国比赛,费用之高让普通家庭根本无法承受。
如今青少年俱乐部一年的基本训练费用,最低也要5000元。等孩子到了一定水准,家长便开始请私人教练,一年费用大概15万元。如果再算上出国参赛的费用,一年的开销将近50万元。上海浦东网球俱乐部总经理苏忠明就曾经说,现在的中国男网选手,如果像国外选手一样费用都自己来,家家要破产。而举国体制无疑能够为他们提供最大程度的保障,因为场地费、教练费、装备都由国家负担,每个选手平均每年的开销仅有1万元。
当然,国外也存在穷孩子打不起网球的现象,但国外的网球职业化运作模式很成熟,商业公司往往会和那些有前途、有天赋的青少年选手签约并拉来赞助。此外,一些国家的网球协会也会对希望之星们给予经济资助,儿时即获得赞助的网球选手数不胜数,其中塞莱斯、诺沃特娜、桑切斯和马丁内兹等名将便是受益者,而格拉芙在8岁的时候就收到第一笔来自厂商的球拍和服装赞助协议。
像李娜这种先由国家培养,再“单飞”到市场之中的成功者,是另一种幸运儿。另外还有一种球员,如威廉姆斯姐妹,从小就是凭自己的兴趣打球,没有正规教练和像样的训练设施,但依然取得了巨大成功。对于她们,只能感叹上帝给了这对宝贝太好的天赋与身体。
本报记者 李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