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晖国内参赛屡受质疑 到底什么让他总失常?(2)
丁俊晖背上不该属于他的的思想包袱
不夸张的说,相比于郭华一代的影响力,丁俊晖为中国斯诺克贡献了更多。如果说亨得利带领国人认识了这项运动,那么丁俊晖让这个国家热爱斯诺克。近十年来,很多城市掀起了台球热潮。在餐厅、酒吧或者公共汽车上,斯诺克比赛转播随处可见。人们开始因为丁俊晖习惯收看斯诺克比赛,同时对他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对他的失败慢慢失去耐心。这样的心态恐怕并不理性。
18岁夺下英锦赛,丁俊晖或许给了粉丝们太高的期待。在史蒂夫-戴维斯老去以后,亨得利接班做了霸主。如今亨得利带着光环急流勇退,却没有另一名王者脱颖而出。奥沙利文球风潇洒,但过于随性的风格让他经常丢掉简单的胜利;塞尔比上赛季横空出世,但人们似乎忘记了五六年前他艰苦的风格转型期;希金斯一直在斯诺克球坛享有盛誉,可“白巫师”在23岁时的短暂辉煌后,用了十年时间再度称王,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以丁俊晖的年纪,拥有三大赛事中的两项冠军头衔已经相当不易。世锦赛冠军并不是证明斯诺克球手的唯一标尺。亨得利的成绩固然辉煌,但一如艾伯顿、马克-威廉姆斯、肯-达赫迪、吉米-怀特这样的名将,并不需要某一场胜利、或者某一项冠军为自己立名。他们在球桌上留下的独特风格和经典名局,才让斯诺克的历史上有了他们的名字。
更为重要的是,难道丁俊晖一定要获得一个接一个的荣誉,才能获得人们的宽容与认可吗?
在体育的世界里,胜利者拥有最多的光环和支持,失败者也享有被尊重和被理解的权利。胜利让人们爱上一项运动,但往往失败才让这项运动变得深刻。丁俊晖在成长,上赛季小丁输球后,人们并没有看到他的垂头丧气,他反而学会了微笑着面对,坦然地接受。可今年他再次上演“上海一轮游”,赛后再次语出惊人。这恐怕缘于国人施与了他太多的无形压力。这让丁俊晖感到不适,感到疲惫,甚至不想再继续比赛。如果卸下丁俊晖身上不属于他的包袱,情况会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