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林丹获硕士学位引争议 大学拒透露学业完成情况

2012年10月19日 08:3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10月17日,“超级丹”林丹回到福建泉州华侨大学,参加华侨大学奥运健儿表彰大会。华侨大学校长贾益民为林丹颁发硕士学位证书,林丹成为中国第一位拥有硕士学位的现役羽毛球运动员。林丹表示,自己若攻读博士,华大定是首选。中新社发 陈龙山 摄  

  据福建媒体报道,中国羽毛球队男单一号选手、两届奥运会冠军林丹,昨天领取了华侨大学的硕士学位证书,同时,他还获得了学校给予的10万元人民币奖励。林丹的队友、伦敦奥运选手汪鑫、李雪芮和谌龙,也作为华侨大学的学生获得了奖励。林丹在领取学位证书后,表达了他继续在华侨大学读博的想法。

  今天,这条消息引起了网友热议。人们感兴趣的,并非林丹成为中国羽毛球队第一位现役运动员硕士,而是林丹在常年训练和参加国内外比赛之余,是如何拿下硕士学位的。很多人提出疑问,在林丹获得硕士学位的背后,是否存在奥运冠军为学校扬名,学校为奥运冠军获得文凭提供便利的某种默契?

  依照福建媒体的报道,华侨大学以教师上门授课等方式保证了林丹等现役运动员完成学业,其间,并不存在为这些运动员降低学习要求的现象。

  不过,记者今天下午就林丹具体是如何完成学业的,诸如他修满了多少学分,哪些课程完成得较好或较差,与普通学生的毕业要求是否有差异,毕业论文的主题是什么等问题,向华侨大学提出采访要求时,华侨大学却拒绝接受采访。

  大学是高等教育场所,大学文凭是一名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达到相应教育水平并通过考核的凭证。外界对优秀运动员以运动成绩换取大学文凭的潜在风险早有疑虑,华侨大学此时无法正面回应林丹等中国羽毛球队运动员能否确保学业完成和达到毕业要求,只会引起外界对“高校要的是奥运冠军的名声”、“冠军运动员挂名上大学”等说法的进一步质疑。

  就在上个月举行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期间,部分高校分管体育工作的校长、副校长在参加全国高校体育工作会议时,已经对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时存在的一些不正常现象提出了疑问高校建立高水平运动队,原本是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很多学校却是由退役或现役运动员构成了高水平运动队的主力,这当然是学校在运动成绩提高和打响知名度上见效最快的一种做法。高校建立高水平运动队的根本目的,是推动“体教结合”的落实,自主培养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并带动高校体育的全面发展。但很多高校却将高水平运动队视作为学校扬名立万的工具,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效应,一些高校开始争抢国家队主力、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等知名运动员。

  据某大学副校长介绍,由于国家队现役运动员常年处于高强度训练和比赛之中,让这些运动员在业余时间完成大学学业几乎不可能实现。比较可行的办法是为运动员保留学籍,等他们退役后再进校完成学业。但现在比较普遍的做法,却是学校以所谓的单独授课方式为运动员“开小灶”,实际上却是大幅度降低对运动员的考试和学分的要求。在这种方式下,运动员没有感受过一天的大学生活,也达不到应具备的学识水平,却在挂了几年某大学学生的头衔后,和普通学生一样拿到了毕业文凭。这种方式损害的是高校学风和国家为优秀运动员提供的免试就读大学政策的实际意义,但对部分学校和运动员来说却是一拍即合,因为学校要的是大赛成绩和世界冠军、奥运冠军的名,运动员要的是获取大学文凭的便捷。

  我国因为体育体制原因,运动员在成长过程中早早就失去了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国家设立的为优秀运动员提供免试就读大学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弥补运动员早年文化教育荒废的缺憾,有利于运动员在退役后更好地走向社会,开始新的工作和生活。这一政策的最重要价值正是运动员接受教育的过程。

  在国外,优秀运动员以竞技体育专才的身份被招收进大学的例子并不少见,但学校因为优秀运动员的知名度就对其降低学业要求的例子却几乎没有。倒是有一个例子值得很多中国高校反思:德国著名足球运动员巴拉克,在2004年向科隆体育学院递交过攻读体育管理学研究生的入学申请,却被科隆体育学院拒绝,因为科隆体育学院认为,依照巴拉克作为职业足球运动员的训练量和比赛任务,他不可能再同时完成研究生课程的学业。(慈鑫)

【编辑:刘通】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