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苏伟"口号本人难一笑了之 球迷也需慢慢成熟
对一名球员的尊重与肯定,或许不一定都要用掌声与鲜花来体现,适度的监督与批评对球员的成长同样必不可少。但“换苏伟”式的嘲弄与调侃显然并不在此列
眼下,CBA赛场上最闹心的人要属广东东莞银行队球员苏伟了。上赛季末曾响彻北京赛场的“换苏伟”非但没有时过境迁,反倒愈演愈烈,成为各大赛场的流行语。
如果苏伟本人不在乎倒也罢了,问题在于苏伟本人不但在乎且深深为此感到困扰。于是有专家建议,苏伟不妨“一笑了之”。这样的道理,想必苏伟不会不懂,他应该也曾经为此做过努力,但他短期内恐怕还是无法轻松面对球迷们对“换苏伟”的热衷。
回到球迷和赛场文化营造的角度来看,“换苏伟”这一口号的出现事出有因。如果当初不是京、粤两支篮坛劲旅竞逐联赛冠军白热化,如果广东队教练和苏伟本人在比赛中没有不当言行,如果北京赛区没有面对出现“京骂”就取消主场的压力,不乏幽默却更多透着嘲弄的“换苏伟”也许不会一时唤起北京主场球迷共鸣。至于“换苏伟”从篮球赛场扩展到足球、排球赛场,从国内赛场流行到国际赛场,则纯粹是球迷的喜好和助推使然,苏伟本人和他所效力的广东队已经无力把控事态的发展。
“换苏伟”叫响之后,苏伟由最初的茫然无措到自我解压再到微博求助,明显可以感觉到他所承受的压力。从励志的角度来说,这种压力或许是一名职业球员应该学会面对的;而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看,当苏伟深受“换苏伟”困扰之时,球迷们再打有关“换苏伟”的标语、再喊“换苏伟”的口号是否也应有所节制?
一个成熟的职业联赛,光有激情四射的比赛场面还远远不够。赛事运转的有条不紊、球员与球迷的互相尊重、赛场文明与社会评价的良性互动,都是办好职业联赛必不可少的要素。“换苏伟”不断走红,俨然已成联赛的一种“文化现象”,而赛场文化的营造,其实和联赛的管理、引导息息相通。眼下联赛管理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而营造积极向上赛场文化更需教练、球员、观众、组织者付出更多努力。
对一名球员的尊重与肯定,或许不一定都要用掌声与鲜花来体现,适度的监督与批评对球员的成长同样必不可少。但“换苏伟”式的嘲弄与调侃显然并不在此列。由此,对“换苏伟”在赛场走红,期待苏伟终有一天可以“一笑了之”,可是,不应失去价值判断的人们怎能“一笑了之”?
“换苏伟”的由来
2011—2012赛季CBA总决赛,首次进入总决赛的北京金隅队对阵曾七夺总冠军的广东东莞银行队。3月21日,第一场比赛在北京队主场开战,北京球迷高声“京骂”导致篮协对北京队开出11万元罚单。
在总决赛第四场赛前,篮协甚至警告北京赛区如果再次发生严重的“京骂”现象,将取消接下来的主场,北京队和该队核心球员马布里也呼吁球迷戒“京骂”。3月28日,总决赛第四场,在北京赛区一系列保障措施下,观众席上并未出现“京骂”现象,球迷们用“上腿”和“换苏伟”等自创口号取代了不文明语言,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