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拉松看人生态度 村上春树感悟:人生如跑步
已于上周日落幕的上海国际马拉松,吸引了来自全世界76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运动员、跑步爱好者参与了活动,其中不乏来自南京的选手。在中国,跑步正逐渐地成为一项时尚的潮流运动,因其不受场地限制,没有很严格的装备要求,而且还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所以在老百姓中间深受欢迎,马拉松也随之受到关注。但与一些马拉松运动爱好者的交流后,你会发现,马拉松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它折射出的人生态度,也值得我们去思考。 扬子晚报记者 周西宁
了解一下“马拉松”
马拉松赛是一项长跑比赛项目,其距离为42.195公里。相传,公元前490年9月12日发生的希波战争中,雅典人最终获得了反侵略的胜利。为了让故乡人民尽快知道胜利的喜讯,统帅米勒狄派一个叫裴里庇第斯的士兵回去报信。
裴里庇第斯,为了让故乡人早知道好消息,一个劲地快跑,当他跑到雅典时,已上气不接下气,激动地喊道“欢……乐吧,雅典人,我们……胜利了”说完,就倒在地上死了。为了纪念这一事件,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马拉松赛跑这个项目,把当年裴里庇第斯送信跑的里程作为赛跑的距离。
马拉松比赛时,运动员不能随便喝水,比赛的起点和终点都提供水和其他饮料,在比赛路线上,每隔5公里有一个饮料站。两个饮料站间设供水点,放置饮用水和湿海绵,在那里,运动员可以从海绵中挤水冲洗头部,起到冷却作用。除此之外,运动员不能从比赛线路上其他地方获得饮料。可见,马拉松挑战着人类体能的极限。
当然,如果想参加马拉松比赛,是需要有一些准备的。很多教练认为,参加马拉松需要大量的准备和训练,而训练的重点就是长距离跑,对于参加5公里的迷你马拉松来说,每天至少要有3公里的训练量。半程21公里的话,需要每天六七公里的训练量积累,大概需要3-6个月才能参加比赛。跑全程的话,平均每天要有10公里或者更多的训练量,准备一年可以参赛。对于只希望能完成比赛的新手,建议训练时间为每周4天,最少持续4个月。
村上春树的跑步感悟
村上春树在《人生马拉松》一文中述说了自己的跑步故事,他33岁那年秋天决定以写小说为生。为了保持健康,开始跑步,每天凌晨4点起床,写作4小时,跑10公里。几年之后,他终于步入小说家的行列,还成功减掉了多余的体重并戒掉了烟瘾。他说起坚持跑步,总有人向他表示钦佩:“你真是意志超人啊!”但村上春树认为,跑步这东西和意志没多大关联,能坚持跑步,恐怕还是因为这项运动合乎自己的要求:不需要伙伴或对手,也不需要特别的器械和场所。人生本来如此: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
村上春树说,自己坚持每年都参加一次马拉松比赛,不过100公里长的“超级马拉松”只在1996年跑过一次,其经历终身难忘。比赛的前半段是从起点到55公里休息站间的路程。当时村上春树只是安静地向前跑,和每周例行的锻炼一样。但从55公里到75公里的路程变得极其痛苦,“身子不听使唤”,“觉得自己像块在绞肉机里艰难移动的牛肉,累的几乎要瘫倒在地”。“最让人心焦的是,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超过我时大喊:坚持下去!”村上春树说,当时想起一本书上介绍的窍门,开始默念:“我不是人!我是一架机器。我没有感觉。我只会前进!”
同时自己不再看远方,只把目标放在前面3米远处,天空和风、草地、观众、喝彩声、现实、过去——所有这些都被排除在外。渐渐地,浑身的痛楚突然消失,整个人仿佛进入自动运行状态,开始不断超越他人,终于抵达终点。这次经历让村上春树意识到:终点线只是一个记号而已,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关键是这一路你是如何跑的。人生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