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中心改革李娜不再缴钱 孙晋芳:首个吃螃蟹
在伦敦奥运会周期中,中国网球开始职业化改革。单飞的尝试让李娜、郑洁、彭帅和晏紫更加贴近职业网球。在今年的伦敦奥运会上,金花们的表现并不抢眼,但这并不能改变网管中心加大网球职业化改革的力度。在近日举行的全国网球训练工作会议上,网管中心主任孙晋芳就透露,接下来将在球队组织形式、收入分配体制以及商业开发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对于改革后的网球新政,已经卸任中国网球队总教练的蒋宏伟用了“放卫星”来形容,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将球员送入职业化轨道。
再吃螃蟹 金花从此不需缴钱
四年前的单飞改革,主要针对的是李娜、郑洁、彭帅和晏紫这四位已经拥有相当实力、能够在职业网坛立足的球员。不过,在孙晋芳看来,要想推动中国网球全面的发展,改革不可能仅仅局限在优秀队员的层面。
为了促进更多球员的职业化发展,网管中心在组织形式上进行区分。在网管中心近日下发的《国家网球队建设原则方案》文件中指出,根据国际排名、投入方式、发展阶段的不同将“国家队运动员”区分成四种不同类型选手的概念,“职业选手”、“准职业选手”、“职业过渡阶段选手”以及“职业基础阶段选手”。对于这四类选手不同的训练和参赛需求,国家网球队实施弹性的组织管理形式。不再如以往一样设立常年的国家队一起集训。
组队形式的变化后,网管中心也在收入分配体制上进行改革,增加球员的收入。在新周期里,李娜、郑洁这样的“职业选手”不再需要向网管中心缴纳8%至12%的奖金及商业开发收益。在“准职业选手”方面,中心继续投入经费,并放开这类球员的市场开发让球员实现自主参赛、自负盈亏。
一直以来,球员的商业开发也是关注的焦点。网管中心也将建立“网球经纪人准入制度”,明确要求未经中心审核认可的经纪公司或经纪人不得从事国家队选手的商业经纪活动。从制度上进一步完善球员在商业领域的收益。
蒋总盛赞:从放风筝到放卫星
原国家网球队总教练蒋宏伟对于中国网球新阶段的改革充满期待。在蒋宏伟看来,球队组队方式的变化更有利于球员的成长,他甚至以“放风筝”和“放卫星”来形容这样的变化,“从前的直接管理相当于‘放风筝’,虽然控制线在手上,但放不高、飞不远;现在间接管理则相当于‘放卫星’,我们可以形象地将此比喻为‘三级火箭’,是‘助推器’,唯有这样,才能把运动员送入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化国际轨道,在国际职业圈的大宇宙中翱翔。”
蒋宏伟把中国网球这几年的成功归结为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化,“我们也不能完全照搬西方模式,也不能完全按照过去的举国体制模式。为国争光的概念不该只是奥运会,也包括职业比赛。”
无论是蒋宏伟还是孙晋芳都在强调,改革并不等同于摒弃举国体制中的精华,“举国体制不是坏的,而是应该完善。尤其是网球,青少年阶段肯定需要举国体制,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而网球项目花钱很多,没有举国体制不可能培养出来运动员。但到了一定时期,也要顺应潮流,让运动员到国际市场上去拼搏、适应,再推动这个项目的发展。”现在,孙晋芳在做的恰恰也是让单飞的政策去“反哺”中国网球的职业化改革。
同时,网管中心也作为合作者参与到一所私人9年制义务教育的网球学校建设中,打造中国网球的未来,以改变目前中国网球运动员缺少文化基础的现状。
尽管深化网球改革依然将面临很多压力,但作为中国网球的掌门人,孙晋芳坦然以对,“可能我经历了很多,我这个人无所求、无所谓,但是我觉得改革上总要有人第一个吃螃蟹。任何一个政策的出台都会有一个酝酿的过程,一个相互理解、相互认识的过程。”
孙晋芳说,现在很多改革的政策都是走一步放三步,只有这样改革才平稳,“改革只有两条路:要么成功要么失败。竞技体育很残酷,它用成绩来说明一切,所以我们很谨慎。”
尽管,中国网球这一次的后续改革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还不得而知,但它正在探索出一条不同于以往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举国体制”的体育发展新模式。这是一个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顺应开放、多元的当今中国社会环境的体育运动发展模式。(黄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