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竹大师被称"俩脑子" 四合院里健身有妙方
李连元展示抖空竹技巧。 方非摄
北京空竹博物馆,坐落在西城区报国寺小星胡同里。这是一座古香古色的四合院,院里栽着寓意事事红火的柿子树、石榴树,两大间展厅里陈设着各式各样的空竹。65岁的博物馆馆长李连元说:“空竹故事多,我也是个有故事的人。”
别看已经退休10年了,但李连元现在仍有很多“头衔”。其中最闪亮的,要算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抖空竹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不过,李连元也很喜欢另一个“头衔”——全国群众喜爱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个头衔是2008年获得的,那一年,他和他率领的西城区广内空竹艺术团将空竹抖上了北京奥运会。
在行政管理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认定是文化部门的工作。但“文体不分家”,既然是接受体育记者的采访,李连元说自己也算得上是个“体育人”。虽然从来没进过任何一支专业的体育运动队,但“初中毕业时差点儿就进了体育师范学校,小时候学过7年象棋,一般人不是我的对手。游泳也特棒,最远游过27里地……”说到这些,他有那么一丝得意。
如果因为自己的体育特长救过三条人命,想不得意也难!
李连元救过的3个人,有两个是从水里救出来的。第一个,是他年轻时和哥哥一块儿在什刹海里救起一个溺水的厨师。第二个,是他在十三陵林场工作时,和一个退伍的特种兵一起横渡附近的水库。游到一半,退伍特种兵体力不支,情况很危险。李连元自忖很难把他拖回岸边,于是脑子一转,自己踩着水,让特种兵扶着自己的肩膀恢复体力。十多分钟以后,退伍特种兵缓过劲来,两人一起游回岸边。第三个,是在酒桌上救的。李连元在纺织局当过销售经理,做销售免不了要喝酒。有一次在邯郸喝酒,喝着喝着,他觉得同桌一个外地销售有点儿不对劲,于是赶紧把人送去医院,结果是,“幸亏送来的及时”。
在酒桌上救人,其实和李连元的体育特长没什么关系。但从他救人的故事中不难看出,他这个人聪明,不蛮干,还善于观察。
说起聪明,李连元也不谦虚。小时候,他课余卖过报纸,卖过肥皂,总能比其他人卖得更多。“我会挑地儿,也会挑时候,那会儿就有大人夸我是‘俩脑子’。”
不过,“俩脑子”的李连元却没有分多少脑子在自家生意上。他们家是“老天桥”的,打李连元记事起,就看着父亲跟爷爷学做各种糖、茶汤、元宵,而母亲则是和奶奶一起带着孩子们练踢毽子、抖空竹。“家里的生意技艺我没上过心,倒是踢毽子和抖空竹很吸引我。小孩子嘛,肯定对玩儿更上心。”
上心的李连元没用多久就学会了很多高难度的花毽儿绝活儿。“抖空竹比踢毽儿容易,加上我特别上心,细心地看,不住地问,不断苦练。奶奶时常夸奖我,所以赶上看的人多时,我能把单轮空竹抖得山响、扔得老高。人们一叫好儿,小孩子的显摆劲儿、得意劲儿更大了。”
因为空竹抖得好,李连元后来也算是帮了家里的生意。爷爷带着父亲在天桥出摊时,让奶奶带着小连元在摊儿前面抖空竹。一开始,是奶奶把抖响的空竹传到小连元手里接着抖,后来就是小连元和奶奶一起抖,“奶奶做‘钓鱼’我做‘猴爬杆’,奶奶做‘闪金背’我就把空竹扔得老高。”一老一小的空竹表演很能聚拢人气,摊儿前围观的人多了,家里的生意也好做多了。
“这叫声响人聚。”李连元说,这也是空竹的一大特色。不过,以前“聚”的是家里的财,现在“聚”的是真正的人气。如今,李连元忙着教徒弟,搞培训,办比赛,主持空竹博物馆,为的就是把空竹这项活动长久地聚拢下去。“以前抖空竹,是生活需要。现在抖空竹,也是生活需要,是丰富生活的需要。”
爱玩,而且玩出名堂的人,李连元绝对算一个。这样的人容易让人羡慕,因为“他们玩也玩了,还什么都没耽误”。可是,人们经常忽略的是,这些玩出名堂的人,在玩的过程中也需要坚持和支持。
虽然已经过去了50多年,但李连元仍然清晰地记着一个小学同学的名字,他叫刘大成。上小学时,连元和大成抖空竹的水平不分伯仲。可是,一个杯子盖儿却让两个小伙伴“分道扬镳”。
李连元小时候家里弟兄多,没有那么多空竹让孩子们人手一个,奶奶就把家里的壶盖儿拿出来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抖,聪明的李连元很快就学会了,但并不熟练。有一天,爸爸妈妈出去做生意,奶奶也外出买菜,留在家里的几个孩子“反了天”,抖什么的都有。李连元拿起一个杯子盖儿就抖,一不小心,摔在地下碎了。奶奶买菜回来,尽管大声呵斥了小连元,但也没有就此不让他练习。后来,李连元把家里的杯子盖儿偷偷拿出来,找个有沙土的地方练着抖,渐渐掌握了抖各种盖儿的技术。
李连元把杯子盖儿装进书包带到学校,向同学们显摆自己的技术。刘大成自然不甘落后,也把家里的杯子盖儿拿出来抖。可是有一天,大成红肿着眼睛来到学校,原来他把家里的杯子盖儿摔碎了,被爸爸狠狠地揍了一顿,把空竹杆也给撅断了。
虽然小连元一个劲儿地安慰大成,但大成一边用手摸着身上挨过打的地方,一边对小连元说:“以后我什么也不抖了。”打那以后,大成真就不抖空竹了。“这事说起来都几十年了,不知大成现在过得怎样了,还能记起儿时的事吗。唉,我觉得挺对不住大成的,他爸爸也是……”
李连元抖空竹抖出名堂,固然少不了家长的支持,但自己的坚持也很重要。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上心”。李连元不但抖空竹上心,在学习和生活中也很上心。
李连元上学时从来没怕过考试,他说因为自己有一个法宝——歌诀记忆法。“我就是爱琢磨,琢磨怎么记住那些知识。”他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上小学四五年级时,为了记住“风的形成”,他自编的歌诀,“太阳照在大地上,热的空气往上升,冷的空气来补充,空气对流形成风。”
“自己编出来的东西,能记一辈子!”
离开学校,走上社会的李连元又开始琢磨着记住别的东西。结婚以后,他为爱人早晨起来去上班编的歌诀记忆法是,“出门三件宝,月票、钥匙和手表”。这几年,他给女儿女婿编的歌诀是,“出门三件事,车卡、手机和钱包”。后来,他把这个歌诀进一步丰富,变成——“出门之前,伸手要钱(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
让李连元记住一辈子的,除了自己编的歌诀,还有奶奶、妈妈以前常常跟他念叨的话。奶奶以前常对他说:“好吃的给邻居送点儿,有用的本事教教别人,善总得报。”母亲常爱跟他说:“跟邻居相处时,应该懂得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所以,如今我常对徒弟们和空竹爱好者说,传出去是最好的保护!无论是空竹技艺还是其他有用的知识和本领。”李连元说。 本报记者 谷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