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日报:游泳冠军为何年龄越来越小
本报记者徐媛媛
从广义上讲,游泳是全运会中设置小项最多的大项,包括竞技游泳、跳水、花样游泳和水球在内,游泳大项中共包括51个小项。
十二运竞技游泳比赛中,室内长池游泳比赛将在主赛场沈阳市举行,公开水域(10公里游泳马拉松)比赛项目承办权被抚顺市夺得。
我国竞技游泳近16年来一直有着“全运会现象”,它的主要表现是,参赛运动员在全运年的表现,与往年均有明显差异,各项指标呈波动状态,整体实力极不稳定。具体点儿说,就是全运会竞技游泳中常有“黑马”出现,且多数“黑马”会在全运会结束后迅速销声匿迹。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全运会在我国竞技体育中的重要地位,各省市运动队均把全运会夺取金牌列为首要任务,对运动员的训练也往往以备战全运周期为主。
早在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时,国家体育总局游泳中心就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竞赛管理办法,以求从根本上防止“黑马”现象。规则要求,能够报名参加全运会预选赛的运动员,必须提前两年在游泳中心正式注册,并且参加了前一年上、下半年的全国比赛。另外,运动员在全运会决赛阶段的具体报项也有讲究,只能参加自己在预选赛已经达标的项目,而不能“声东击西”,搞突袭参赛。
继上届全运会后,我国竞技游泳的“全运会现象”有所遏止,优秀运动员圈子基本稳定,其资料都在总局游泳中心掌握之中。但竞技游泳新的“全运会现象”已经产生,那就是优秀运动员年龄越来越小,14、15岁的全运会冠军十分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