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运改革给中国体育指路 转变被业内专家肯定
10月8日晚,天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男子百米“飞人”大战开赛,但大片大片空置的看台令场面极其冷清。而东亚运饱受冷遇也让改革势在必行——6年后,它将变身为东亚青年运动会,对青年一代运动员的教育意义将取代对更高竞技水平的追求,成为赛会新的主旨。这种转变,既受到东亚地区体育官员的推崇,也被业内专家肯定。
作为东亚地区唯一的区域性综合性运动会,东亚运并没有发展成为代表这一地区最高竞技水平的顶级赛事。当今亚洲短跑一哥、中国田径第一红人张培萌没有出现在本届东亚运的男子百米大战中,这无疑使得比赛的含金量大打折扣。名将缺席的情况在东亚运各个比赛项目中都很普遍,亚洲泳坛最知名的两大明星孙杨和朴泰桓均缺席。乒乓球赛场,中国队雪藏主力,日本队的福原爱成了头号明星。体操比赛,中日两队均未派出最强阵容。
中日韩3个体育大国的一线选手大量缺席,东亚运自然很难成为东亚地区最高竞技水平的赛会,观众不买账也有了最好的解释。
“东亚运最早创立的时候,的确是为了给东亚地区的优秀运动员多提供一个大赛的平台。”作为东亚运改革小组成员的国家体育总局外联司副司长左志勇今天向记者表示,“但在过去20年时间里,国际体坛的大赛不断推出,各单项体育协会围绕奥运会也在进行赛事调整,总的发展趋势是优秀运动员的大赛任务日益繁重。加之,东亚运的知名度相对有限,这使得东亚地区优秀运动员对该赛会的重视程度也在降低。”
作为本届东亚运的东道主,中国代表团也未能派出大部分主力队员参赛,因为上个月,2013年中国体育界最重要的赛事——全运会刚刚落幕。今年的游泳、田径和体操等项目的世锦赛也是在过去两三个月时间里陆续进行,这些大赛的东亚参赛选手也很难再以良好的竞技状态出现在东亚运赛场上。
在中华台北奥委会主席蔡辰威看来,东亚地区体育实力存在明显不均,中日韩等体育大国的精英运动员是以世界级大赛为目标,东亚运这样一个区域性运动会显然不会受到这些运动员的足够重视。而一旦东亚国家最顶尖的运动员大量缺席,东亚运势必失色很多。
早在几年前,日本和韩国就提出对东亚运进行改革的主张。因为在中日韩三国一线运动员无力或不愿参赛的情况下,东亚运继续在原有的道路上前进,只能走入沦为“鸡肋”赛事的死路。
今年5月,东亚运联合会理事会通过了《东亚运动会改革提案》,从下届比赛开始,东亚运将改为东亚青年运动会,参赛选手年龄限制在14至18岁之间。比赛时间从夏季奥运会结束后的一年调整为开始前一年,将与以成年运动员为主体的亚运会同年,与之形成年龄上的衔接
在东亚运联合会名誉主席霍震霆看来,由于赛事密集,东亚地区的精英运动员分身乏术,已经无法顾及东亚运,但青少年运动员却需要更多大赛机会。
“东亚运的改革符合当今世界体育赛事回归奥林匹克教育意义的潮流。”赛事专家、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刘清早今天向记者表示,“东亚运的改革方式也表明,当一个赛事在发展中遇到困难时,‘砍掉’未必是唯一的选择,整合资源、重新选择发展方向也是出路。”
这几年,中国因为大型运动会太多遭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诟病,记者不久前在采访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相关负责人时获知,全国体育大会和全国农民运动会两个综合性运动会已经被取消,但这一消息官方尚未正式发布。
在刘清早看来,国际奥委会设立青奥会,亚洲创办亚青会,以及现在东亚运动会的转型都是奥林匹克教育意义回归体育赛事的最好证明。“运动会在追求更高的竞技成绩之外,也承载着对青少年、对社会大众的文化教育作用。从国内来说,我们对运动会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改革方式,让体育运动的教育价值更好地体现出来。”
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主任王宗平教授向记者表示,国内目前不是运动会太多了,而是太少了。被社会各界诟病的是运动会上盛行的锦标主义,以及由此带来的运动员身份问题、裁判问题等种种“黑幕”。但在中国形形色色的运动会中,真正体现倡导体育精神,推动青少年和大众参与体育运动的运动会实际上却少之又少。
本报天津10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