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马拉松提前发奖牌,组委会违规?
近日,国内某马拉松放出“提前发奖牌”的消息,成为跑圈朋友近几天热议的话题。笔者对此也有一二想法,在此赘述。
从去年起,中国大陆地区的跑步赛事、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奖牌这一在大众认知下仅属于冠亚季军的事物,突然成了众多跑友追逐的对象。最常见的对话莫过于:“XX马拉松,我的名额给你吧,不过牌子你得给我。”坦率地说,笔者也热衷此道,撞线后挂在胸口的奖牌绝对是对跑者最大的奖赏。笔者至今仍然记得在2013年首马完赛后,带着奖牌从奥森坐车回家的得意。因为我坚信,这块奖牌是荣誉,更是一颗种子,在我傻乎乎戴着它回家的路上,总会有一个人、几个人受此影响,开始跑步。所谓全民健身,大抵如此。
然而,2015年8月的某项赛事,让我不得不对某些主办方的创新精神表示由衷钦佩——笔者在领取参赛包时惊喜地发现,完赛奖牌已经在背包里放好了。瞬间一种被侮辱的感觉油然而生。古语云,不食嗟来之食,在比赛发枪前24小时,我手中攥着的奖牌要表明什么?我不知道。
随着跑步人口的激增,国内全马赛事的名额越来越喜欢用摇号决定。如果按照这个逻辑走下去,马拉松赛事几乎变成了摇奖。跑友的参与步骤可分解为摇号、中签、缴费、领奖牌、跑不跑随便你,一气呵成。
同理,近日的杭州全马赛事直接放出“提前发奖牌”消息,堂而皇之,骇人听闻。我无法体会主办者有此安排的初衷。窃以为,任何原因也不能冲抵几万人用双脚丈量的几十万公里,这是一个关乎对这项运动本身尊重的问题;窃以为,任何原因,也不能将一个号称金标的赛事做得如此业余。倒是有网友对主办方的揶揄颇有意思,“组委会自己违反竞赛规则:(七)在关门时间内跑完马拉松、半程马拉松的运动员,可获得纪念奖牌”。
我只能善意地揣度,赛事的主办者不是跑者,无法理解这群疯子的奇特价值观。笔者无力也无意改变任何赛事章程,但我决定用脚投票。因为我笃信:不跑步的人主办的跑步赛事,必定是漏洞百出的。
□温凤麟(跑步爱好者)